钦天监选定了日子,过了大礼以后。
热热闹闹的婚礼展开了。
天麻麻亮的时候。
一盏盏火红火红的灯笼在汴京城燃起,红色笼罩了整个汴京城。
站在高处下望,就是一片灯笼海。
当第一声炮仗声响起的时候。
炮仗声就没停止过。
包拯在成千上万人的呼喊声中,骑着高头大马,穿着吉服出了门。
街道两旁围满了百姓。
包拯在汴京城游荡了一圈,直到天光放亮以后,才到了宫门口。
包拯入宫以后,天光彻底大亮。
汴京城的街道上曲曲折折的街道上,出现了一道又一道的红纱。
方出豪言的那位女大款,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说是铺设十里红妆,就铺设了十里红妆。
只是站在高处仔细看的话,那红妆遍布汴京城,远远超出了十里太多太多。
皇城头上。
赵祯和寇季并肩而立,赵祯盯着那布满了汴京城的红纱,嘴角抽搐着道:“是不是太夸张了?”
说到此处,赵祯回过头对寇季道:“朕说了十里,多一里朕都不买账。”
寇季摇头一笑,“臣确实依照官家的吩咐,准备了十里。”
赵祯眉头一挑,疑问道:“你的意思是,剩下的是百姓准备的?”
寇季笑着点点头。
赵祯难以置信的道:“百姓们为何会自愿拿出那么多红妆?总不可能是包拯和絮儿比朕还得人心吧?”
寇季失笑道:“官家说笑了。臣派人仔细去查过,其中有一些是包拯在刑部查旧案的时候,结下的情义,有一部分是大户,还有一些是商家。
在新律没有出现以前,商家最不受人待见,所以冤案也多。
包拯清查旧案,为他们翻案。
所以他们得知包拯要成婚的时候,特地前来报恩。
还有一些是存粹过来凑热闹的。”
赵祯深吸了一口气,道:“报恩的人没多少吧?”
寇季点头。
赵祯又道:“那凑热闹的人也太多了吧?朕想知道缘由。”
寇季叹了一口气,道:“自从臣和官家开始更改律法、更改官制起,汴京城一直处在一种压抑的气氛中。
如今汴京城改制已经落下帷幕,地方上正在推行。
汴京城压抑的气氛消散了不少。
百姓们需要凑一凑热闹,发泄一下心中的情感。
絮儿大婚,恰巧就出现在这个时候,官家此前又放了那么多传言。
百姓们被传言感动,释放出了心中的情感,才有了今日的场面。”
第0990章 无赖先师?
“压抑?”
赵祯疑惑,“朕怎么不觉得?”
寇季沉默了一下,摇头笑道:“那是因为官家一直处在压抑当中,从没有释放过。所以百姓们面对的拿点压抑,在你面前根本不算什么。”
赵祯点点头,好奇的看向了寇季,“朕也能像是百姓一样放肆一下吗?”
寇季缓缓摇头。
“官家放肆的结果就是浮尸百万,山河动荡……”
“那就算了……就让朕一直处在压抑中吧。”
赵祯目光再次落在了满城的红色海洋中,幽幽的感叹道:“朕削了絮儿的尊位,怕絮儿嫁的不够体面,如今见满城百姓皆为絮儿祝福,朕也就放心了……”
“官家,该回宫了,包驸马还等着给您这位皇兄叩首呢。”
陈琳出现在了赵祯身旁,小声的说了一句。
寇季对赵祯笑道:“臣也该动身去包府,等新人敬茶了。”
赵祯点点头,跟寇季一起下了皇城城墙。
寇季出了宫,赵祯赶往了延福宫。
延福宫内一片祥和,宫娥和宦官们皆穿着大红色的衣衫,喜气洋洋的站在宫殿两旁。
赵絮的长嫂,以及赵氏当家主母曹皇后,端坐在延福宫正中,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正在给宦官和宫娥们发喜钱。
赵祯到了以后,坐在了曹皇后身旁。
包拯用一根红绸牵着赵絮入了延福宫。
依照礼数,女子出嫁,理当有长兄或者幼弟背出绣楼,只是赵絮长兄的身份有点高,朝野上下还没人能伏在他的背上。
所以曹皇后从宗室内请了一位同辈的幼弟,背着赵絮出了寝宫。
二人依照礼数去见过了李太后、杜太妃以后,才赶到延福宫拜见赵祯和曹皇后。
虽说赵絮没办法依照公主的仪制出嫁,但是该走的礼仪一点儿也不能少。
所以二人到了延福宫,走了一套大礼仪,才挎马坐轿离开了皇宫。
赵祯一路送着赵絮离开了皇宫,有站在皇城头上,眼看着赵絮的花轿渐行渐远,一直消失在了视线中。
汴京城内很热闹。
百姓们似乎很喜欢一对新人,所以街道两旁恭贺的、讨喜的,多不胜数。
红纱如道,铺设在街道两策,将街道染成了红色。
一对新人在百姓簇拥下踏上了御街。
寇府管事拦在御街正中。
待到包拯临近以后,寇府管事将一封红皮帖子递给了包拯的傧相苏洵。
苏洵捧着红皮帖子,高声唱赞。
“今有赵氏长女絮嫁,义兄寇氏季,添玉璧一对、玉如意一对、玉马一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