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寇季不负天下任何人。
我只是操劳了半生,累了。
如今年近四旬,已经可以自称一声老朽了。
该功成身退了。”
张知白叹了一口气,道:“你话说的倒是大气,但老夫依然能听出来,你心里有怨气。”
寇季坦言道:“对官家,我无怨,对天下人,我也无怨。我只是怨权力,权力迷失了人的心智,让世间失去了信任、失去了情义。
我现在要放下权力,好好看看,好好想想,如何在拥有权力的同时,还能存留信任和情义。”
张知白唏嘘道:“你是怪满朝文武不相信你?”
寇季没有言语。
张知白感慨道:“也对,昔日一个个都是你的座上客,在你面前自称门生、自称故旧。一个个视你如父。
等到真正的考验来临的时候,还能坐在你身边的,只有二三子。
此事确实伤人。
老夫当年资助乡间学子的时候也是这般。
老夫资助他们的时候,老夫就是他们的一切,他们对老夫比对他们亲爹还孝敬。
可是入了仕,发现了老夫不帮他们升官的时候,一个个都露出了丑恶的嘴脸。
有投靠别人的,也有跟老夫撇清关系的,还有装作不认识老夫的,更多的是躲开老夫。
但最让老夫伤心的是,王钦若那个奸贼欺辱老夫的时候,弹劾老夫的一份奏疏,居然是他们中间一个人上的。
老夫当时的心情跟你差不多。
心如死灰,不断的质问自己,行善难道也有错?
直到最后,老夫想明白了。
老夫积德行善,求的是无愧于心。而不是为了求名,更不是为了求回报,更加不是为了培养他们成为老夫的党羽,对老夫唯命是从。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老夫积德行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
至于受善之人,是善是恶,那是他们先生和爹娘的错,跟老夫无关。”
寇季疑问道:“那受善之人不仅不报恩,反而恩将仇报,你怎么说?”
张知白盯着寇季道:“就当他没受过老夫的善。”
寇季点点头,再问,“那若是施恩成仇了呢?”
张知白一愣,嘀咕道:“升米恩,斗米仇……对善心人不公平……”
寇季赞同的点头道:“所以施恩,不如施威。”
张知白愕然的盯着寇季,“这就是你悟出来的道理?”
寇季点头笑道:“可惜醒悟的太晚了。一直给你糖吃的人,你可能很快会忘记他。但是一棍子打断你双腿的人,你能记他一辈子。”
张知白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
第1010章 大财主寇季,败家翁寇准
张知白觉得寇季悟出的道理过于极端,过于粗暴。
寇季看到了张知白皱眉,就知道了张知白的心思,但是并没有多做解释。
寇季笑着对张知白道:“旨意我看在您的面子上收下了,其他的您就不需要多说了。临横府距离韩地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
您老平日里想找我聊两句的话,就派人打个招呼,我会派人来接您。”
说完此话,寇季不等张知白继续开口,起身拱手道:“告辞……”
“等等……”
张知白出声阻拦,颤颤巍巍的从袖口又取出了一份圣旨。
寇季看到张知白手里的第二份圣旨,略微愣了一下。
张知白叹了一口气,“狄青的……”
寇季示意狄青拿过了圣旨,展开一看,上面写着册封狄青为北海郡王,并且将韦室以北三百里地封给了狄青做封土。
韦室以北,并不是大宋的疆土。
赵祯算是在慷他人之慨,但并没有人觉得他的做法不对。
以大宋如今的强横,大宋以外的疆土,任取任夺。
以前的大宋对外喜欢讲道理,现在的大宋对外喜欢将拳头。
然而大宋周遭,没有一个比大宋拳头大的。
所以大宋周遭的一切,由大宋自己说了算。
所以赵祯将别人的疆土拿来封赏自己的功臣,并没有人觉得不妥。
狄青见寇季并没有拒绝赵祯的封赏,他便也没有拒绝。
领受了圣旨,一行人辞别了张知白,再次踏上了行程。
从临横府到辽阳府,行了足足十日。
一路上看到了不少大宋百姓领着罪囚劳作。
场面十分和谐。
昔日被战火烧成了一团焦土的临横府府城,如今成了辽地最大的教化之城。
临横府内的辽国皇宫,已经变成了大宋行宫。
临横府内的辽国太学,成了临横国学点基地。
短短数年,临横府就恢复了一些文气,街头巷尾都有读书人的身影盘桓。
售书的书铺,更是多达三十二家。
相信不久以后,临横府内的读书人会更多。
出了临横府,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
平原上栽种着无数的数目和庄稼,一眼望不到头。
寇季上次班师回朝的时候,平原上的田地里只有零零散散些虚人,经过了几次迁移,平原上的人口充实了不少。
田间地头、树林、河畔,都有人影在劳作。
只要大宋能将现在在辽地推行的政令一直维持下去,相信再过些年,辽地就会彻底的融入大宋,成为大宋的一份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