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大宋征讨燕云,那是步步紧逼,贪功冒进者不计其数。
辽人自然能借机谋划一二,取得战事的胜利。
可此次曹玮征讨燕云,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挪。
辽人找不到任何可乘之机。
所以只能选择跟曹玮硬碰硬。”
寇季知道了其中的关节,冷哼一声,道:“我大宋的国力,比辽国要高出数倍。辽国跟我们比拼国力,那是在找死。”
高处恭丢下了手里的文书,撇撇嘴道:“我大宋的国力是比辽国高,可能不能取胜,却不好说。”
寇季眉头一凝,看向了高处恭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高处恭叹了一口气,道:“我大宋,并非谁的一言堂。遇到了事情,需要满朝文武商量。这人多了,心思就杂了。
有人会支持曹玮跟辽人耗下去,有人自然不会支持。
随着曹玮消耗的国库的钱财越多,反对的声音就越大。
等反对的声音彻底盖过了支持的声音的时候。
曹玮恐怕就没办法继续跟辽人耗下去了。
反观辽国,国力虽然不如我大宋。
可辽皇耶律隆绪可以决断辽国所有的事情。
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谁也不能反驳。
只要他一心跟曹玮耗下去,那么辽国上下就算砸锅卖铁,也得支持他。”
寇季听到了高处恭这话,眉头凝的更紧。
他清楚高处恭不是在危言耸听。
他在朝堂上混迹了这些年,多少知道朝堂上官员们的德行。
朝堂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特立独行,喜欢跟其他人作对。
一些人为了博名望,博功劳,就是喜欢干出一些博人眼球的事情,就是喜欢干一些跟别人不一样的。
比如,当朝野上下所有人都觉得,跟辽国决战到底,才能让大宋富强的时候。
就会有人生出不一样的想法。
他们可能会觉得,止戈、求和、马放南山,才会让大宋变得更富强。
只要有人站出来振臂一呼,一些想要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就会紧紧的追随在他身后。
政见不合四个字,便是由此而来。
大多数的党争,也是因此。
有人主战,有人主和,有人觉得旧制不能变,有人觉得必须推行新制,有人觉得维护少数人的利益,才能加强大宋的统治,自然也会有人觉得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加强大宋的统治。
他们之所以会这么做,就是为了争名逐利。
高处恭见寇季皱着眉头陷入到了沉默中,就开口问道:“你到银州以后,不断的调兵遣将,明显对西夏有所图谋。
你到银州一个多月,一直按兵不动,应该是在等燕云的战事有一个结果。
如今燕云战事陷入到了僵局中,你准备怎么做?
继续在这里谋划西夏,还是班师回朝,去帮曹玮镇压那些不同的声音。”
寇季闻言,瞥了高处恭一眼,没有说话。
高处恭说的没错。
他到了银州以后,一直按兵不动,就是为了等燕云战场上有一个结果。
他在银州掀起大战,对燕云战场,肯定会有所影响。
曹玮若是带人在燕云战场上取得了大的战果,那他在银州掀起大战,就算有所影响,影响也不会太大。
可若曹玮在燕云战场上打了败仗,那他在银州掀起大战,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他就不得不重新谋划一番。
燕云战事,至关重要。
寇季不想因为他在银州掀起大战,影响燕云战场。
燕云战场上若是战事不利,寇季在银州掀起了跟西夏的大战,那朝堂上的百官都会陷入到一种恐慌当中。
朝堂上的百官一定会上书,请求朝廷停下一方战事。
燕云战场上的战事,很有可能会在百官的要求下停下。
寇季在西北打胜仗,曹玮在燕云之地打败仗,百官们肯定会请求朝廷暂时停下燕云的战事,跟辽国议和。
朝廷答应了的机率会很高。
因为曹玮在燕云之地不断的在花钱,在消耗国库,而寇季在西北却没有。
不仅没有消耗国库,反而帮朝廷取得了巨大的战争红利。
“曹帅在燕云之地的战事不能受影响,我在西北,也不能轻易的放过西夏。”
寇季沉声说道。
高处恭盯着寇季,十分认真的道:“你应该明白,一旦你在西北掀起了大战,曹玮那边是不可能不受到影响的。”
寇季低头思量了许久,咬牙道:“我既然不能主动掀起战事,那就逼着西夏主动掀起战事。西夏主动掀起对我大宋的战事,我作为西北经略,没理由不捍卫大宋的疆土吧?
我们是被动的防守,而不是主动的进攻。
即便是大战掀起,朝堂上的那些官员也没话说吧。
他们总不能让我手握重兵,还束手束脚的让西夏人吊起来打吧?”
高处恭一愣,愕然的盯着寇季道:“自从你率军击溃了辽国十五万精锐以后,西夏立马收缩了边陲的兵马,并且派人到汴京城内去找官家哭诉,一副不跟我们打的样子,你不主动挑起战事,他们怎么可能主动挑起战事。”
西夏如今在大宋面前,一副怂到底的模样。
西夏派去汴京城的使节,那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搞得鸿胪寺的那些官员都不好欺负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