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亲国戚们一个个神色黯然的低下头。
“喏……”
赵祯继续道:“你们都是皇族,以后就待在府上安安稳稳的享你们的富贵就行了,没事别出来祸害人。”
皇亲国戚们再次齐齐应了一声。
赵祯盯着他们继续道:“朕知道你们中间还是有人想为朝廷出力的,所以朕准备给你们一个机会。以后皇亲国戚,三代而止,三代以后,剔出玉蝶之列。
一旦离了玉蝶,你们就能像普通的大宋百姓一样,参加文举和武举。
也能像是普通的官员一样,一步步晋升。
只要你们子孙后辈有能力,出将入相也不是不可能。
若是没有能力,考不中文武举,凭借着你们三代积累的家财,也足以做一个富家翁。”
赵祯此话一出,不止皇亲国戚惊的目瞪口呆,满朝文武也是如此。
赵祯下手太狠了,狠到震惊到了所有人。
赵祯虽然没有大肆杀戮,可他的惩处,却比杀戮狠多了。
以后皇家的人,想仗着身份,世代富贵,不可能了。
三代以后,他们必须像是普通百姓一样去过活。
而不是仗着有皇族祖先,继续显贵下去。
赵祯盯着一脸震惊的皇亲国戚和满朝文武,平静的道:“朕知道你们心里不平静,朕心里也不平静。但为了大宋江山,朕不得不这么做。
我大宋立国之初,皇族才多少人?
现在多少人?
翻了多少倍?
往后会翻多少倍?
十人、百人、千人、万人……或许有一日,会有百万人。
若是一个个只想着借着皇族的名头享富贵,却不思为朝廷效力。
那朝廷迟早被你们拖垮,迟早被你们吃空。”
皇亲国戚、满朝文武,即便知道赵祯说的话不错,但神色却十分难看。
赵祯见此,继续道:“你们放心,朕也没想着将你们当羊养。你们中间若是有人能为朝廷效力,能为朝廷做事。
可以上奏朕,让朕除了你们皇亲国戚的身份,以平民百姓的身份进入到朝廷做事。
你们各自家中,若是每三代能出一个为朝廷效死力的人。
你们就算世世代代富贵下去,朕也认。”
皇亲国戚和满朝文武闻言,齐齐松了一口气。
赵祯此举虽然重重的打压了皇族,但并没有将皇族一棍子打死。
一些有进取心的,甚至思考的长远的人,甚至觉得赵祯此举,绝对是一等一的善政。
为何?
因为赵祯就算不推行三代而止的政令,皇亲国戚中一些不思进取的人,三代以后也必然没落。
赵祯此举,等于是给那些皇亲国戚们营造出了一个危机感,迫使他们进取,迫使他们为朝廷出力。
有能力,愿意为朝廷出力的人,自然能脱颖而出。
那些没能力,却又想维持世代富贵的皇亲国戚,自然会花费大的代价,培养后辈子孙,让他们出仕,让他们为朝廷效力。
第0709章 一石二鸟
皇亲国戚们闻言,神色各异。
有人激动的浑身在哆嗦,有人面色惨白。
满朝文武的情绪之所以跟着皇亲国戚们波动,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赵祯对皇亲国戚下狠手以后,担心赵祯将同样的招数用在他们身上。
毕竟,赵祯对自己人都已经那么狠了,对待他们这些外人,自然不可能仁慈。
赵祯推行的政令,对皇亲国戚中的一部分有利。
对满朝文武而言,则是全部有利。
赵祯此举不仅督促了他们的进取心,也督促着他们努力教导后辈,督促着他们后辈快速的成才,努力将富贵延续下去。
皇亲国戚们过三代不成器,很有可能会没了权力,但多多少少肯定会留一些家财。
但是满朝文武,特别是文臣,若是三代不成器的话,那很有可能会沦为寒门,泯灭于百姓之中。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人都满意赵祯的政令。
武臣中有一些借着祖辈功劳代代富贵的,以及文臣中一些借着祖辈荫补出仕的,对赵祯的政令就十分的不赞同。
但,柴宗庆的尸骸就躺在哪儿,杀柴宗庆的剑就在赵祯手里握着,他们是真不敢在这个时候出声跟赵祯添乱。
“官家圣明!”
吕夷简率先开口,捧了赵祯一把。
然后满朝文武齐齐开口,称赞赵祯。
赵祯并没有在满朝文武的称赞声中喜笑颜开,他盯着皇亲国戚道:“一个个都去刑部领罪。”
皇亲国戚们齐齐躬身,应答了一声,退出了垂拱殿。
赵祯点派了两个刑部的官员跟了上去。
等皇亲国戚们走了以后。
满朝文武像是打了大胜仗一样,一个个脸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愉悦。
赵祯无脑的护了皇亲国戚几个月,他们就跟着气了几个月。
如今皇亲国戚被彻底的整治,他们心头压着的那股子怨气,终于烟消云散了。
当他们的目光落在了赵祯脸上的时候,发现赵祯神色依旧冰冷。
满朝文武心头一跳。
他们立马想起了柴宗庆一案不仅牵扯到了柴宗庆一个人,还牵扯出了许多朝臣。
柴宗庆犯事,跟他们没太大关系,可那些被牵扯出的朝臣,却跟他们有切实的关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