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颂(下)_圣诞稻草人【完结】(419)

  满朝文武,无一人为范讽求情。

  范讽说的话太蠢了,蠢的让人没办法开口为他求情。

  三衙殿帅是寇门走狗?

  那寇季算什么?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

  赵祯又算什么?

  懦弱无能的昏君,傀儡皇帝?

  更重要的是,寇季现在真有实力当一个权臣。

  若是因为范讽的话,引起了赵祯和寇季君臣二人互相猜忌的话,那大宋很有可能会陷入到一场大的动荡中。

  所以赵祯重处范讽,无人替他求情。

  赵祯就算将其满门抄斩,也没有人会替他求情。

  陈琳听到了赵祯的吩咐,带着宦官上前,摘下了范讽官帽、拔下了范讽的官服,将其拖出了垂拱殿。

  赵祯在范讽被拖出了垂拱殿以后,盯着满朝文武冷冷的道:“朕当诸位是国之栋梁,所以遇事都跟诸位一起商量。

  可诸位呢?

  信口开河,胡说八道。

  自今日起,朕用人做事,不会再跟诸位商量了。

  尔等只管给朕听着就是。”

  “官家!”

  吕夷简急声呼喊。

  赵祯却没有搭理他,反而甩起了袖子,离开了垂拱殿。

  吕夷简在赵祯离开以后,哀呼道:“范讽,你该死啊。”

  若不是范讽胡说八道。

  赵祯也不会趁机夺了百官们参议官员任命的权力。

  参议官员任命,可是百官们一个重要的职权之一。

  如今赵祯夺取了官员们这一项权力,官员们对朝廷大事的影响力会降低大半。

  满朝文武的脸色都不好看。

  一直没有说话的寇季,淡淡的扫视了一下群臣,道:“范讽确实该死。”

  吕夷简脸色微微变了一下,没有说话。

  王曾闭上眼,叹息了一声。

  范讽如今被赵祯贬为了庶民,寇季一句‘范讽确实该死’传出去,有人就会替寇季要了范讽的命。

  民间的百姓,为了维护寇季,一定会声讨范讽。

  范讽若是顶不住百姓们的声讨,很有可能会自缢而亡。

  处置范讽的官员、小吏,为了巴结寇季,很有可能也会暗中出手。

  总而言之,范讽必死无疑。

  一场寻常的朝会,最终以范讽被贬为庶民告终。

  满朝文武脸上的神色都不好看,一个个悄悄的离开了皇宫。

  寇季在出了皇宫以后,拦下了种世衡的马车。

  二人在皇城根脚,找了个落脚的酒馆,坐了进去。

  坐定以后,寇季盯着种世衡道:“说起来,你也是读书人,种家更是诗书传家,令叔在士林里的名声,也是如日中天。

  你今日帮我张目,难道就不怕读书人群起而攻之,毁了种家诗书传家的名声,毁了令叔的名声?”

  种世衡听完了寇季的话,没有言语,他一直等到酒馆里的小厮送上了酒菜以后,端着酒杯,才缓缓的开了口。

  “狗屁名声……别人吹捧的而已,您真当我种家在意?”

  种世衡闷了一口酒,不屑的撇撇嘴。

  寇季愕然一愣。

  “种家不在乎名声?”

  种世衡淡淡的道:“种家诗书传家的名声,因我叔叔而起。

  我叔叔自幼聪慧,学文习武,远比一般人快。

  一开始,别人只当我叔叔是个神童,所以就传唱他神童的名声。

  我叔叔长成以后,有人赞叹我叔叔学识堪比大儒,是状元之才。

  有人不服,上门求教。

  求教的人多了,我叔叔也就烦了,亲自找到那些读书人先生的家里去,跟他们求教学问。

  那些先生们都败给了我叔叔,所以我叔叔成了大儒。”

  寇季听到此处,幽幽的道:“他们输给了你叔叔,又不愿意承认自己学问低,所以就捧高了你叔叔,借此维护自己的名声。”

  种世衡点头道:“不错……其实我叔叔从不在意大儒的名声……”

  说到此处,种世衡略微叹了一口气道:“在我叔叔眼里,所谓的大儒身份,还不如他炼丹用的黄精重要。”

  寇季微微挑起了眉头。

  种世衡苦笑道:“我叔叔以方外之人自居,以方外之人的法子行事。

  又怎么可能在乎那些功名利禄。”

  真正的方外高人,大多都是无欲无求的。

  他们一生都在追求心中的大道。

  对其他的东西,一点儿也不在乎。

  他们,远不是朝廷此前裁撤的那些道官可比的。

  虚无缥缈的东西,寇季从不放在心上。

  但种世衡的话,寇季缺认可。

  种世衡盯着寇季道:“我叔叔都不在意名声,我们在意也没有多大作用。

  我虽然是读书人,却很少舞文弄墨,反而经常施展拳脚。

  所以诗书传家的名声,我也不在意。

  以前守着这个名声,是为了自保。

  因为以前武人若不是以儒将的名声出仕,就会被文臣压的抬不起头。

  如今我们武人已经拜托了文臣的压制,又何须再看文臣的脸色行事?

  又何须再顺着文臣们的心思,做一个不是自己的自己?

  此次我出面帮您张目,一方面是范讽那厮说话太难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