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颂(下)_圣诞稻草人【完结】(514)

  赵祯在旨意里将以上五点,写的很详细,明发天下。

  民间百姓们知道了此事以后,第一反应并不是激动,而是质疑。

  他们质疑官家是不是疯了。

  读书在大宋也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

  官家推行蒙学,并且承担了蒙童们在读书的时候的大部分费用,所要花费的钱财,是一个庞大到难以估量的数字。

  有百姓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发现他每年缴纳的赋税,还不足朝廷花费在他家儿子读书上面的一半。

  如此赔本的买卖?

  官家也能干?

  朝廷也能干?

  满朝文武能同意?

  面对百姓们的疑惑,朝廷的回应很简单。

  用实际行动告诉百姓。

  官家能干。

  朝廷能干。

  满朝文武不敢不同意。

  随着赵祯的旨意传达到了地方以后,地方官府立马召集了工匠,开始在各县、乡、村,营造起了蒙学屋舍。

  因为此前吕夷简三人已经做了准备工作,一应的钱财也划拨到了各地的一字交子铺分铺内。

  各地官府在拿到了赵祯的旨意以后,立马开始行动。

  拿朝廷的钱做好事、捞名声、捞政绩,没几个不愿意的。

  就算有哪些脑子有病,跟朝廷对着干的,在看到了赵祯给予他们的秘旨以后,也快速的行动了起来。

  赵祯没有在明发天下的旨意中,强迫蒙童们入学读书,但是在给官员们的秘旨中,态度却格外强硬。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你就算放下了架子,亲自跑到百姓家里去给朕请,也得将蒙童纳入到蒙学当中。入学率不过关的,这辈子也别想升官,朕说的!

  拖延不办的,或者跟朝廷对着干的,就等死吧。

  罢官去职,只是对百姓的说法,朕会真的让你们这些不帮朕办事的人,安安稳稳的离开?

  ……

  如此强硬的话,放在以前,赵祯若是敢说出来,地方官员一定会闹起来,鼓动着读书人跟赵祯作对。

  可现在,他们却只能遵从赵祯的命令。

  赵祯许下了重金、许下了同进士出身的身份,收买了天下过半数的读书人。

  他们想鼓动着读书人闹事,根本不可能。

  他们想要勾结地方豪强一起闹事,也不可能。

  因为读书人大部分都是出身于地方豪强家、或者富户家里。

  他们考不上进士的,仕途无望,只能在乡间游手好闲的混日子。

  如今朝廷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出仕的机会,他们还不消尖了脑袋往里面钻?

  地方豪强和富户,一个个恨不得将家中那些考不上进士的读书人全部塞进蒙学去,那会陪着地方官们闹事。

  除非脑子被驴踢了。

  至于朝廷规定的十五年,没有人会在意。

  每年科考的时候,四五十岁的考生比比皆是。

  他们为了参加科考,为了做官,可以耽误二三十年,甚至耽误一辈子。

  区区十五年算什么?

  地方豪强和富户家中,谁家没三五个子弟?

  只要有一个能混出官身,那就是血赚。

  在士农工商阶级鲜明的时代,官绝对居于食物链的顶端。

  地方豪强和富户对官位的向往,远超于一切。

  赵祯一招釜底抽薪,将地方官能依赖的东西,抽了个干干净净。

  地方官非但不能依赖着读书人跟朝廷作对,还得在读书人们的监督下,快速的办起蒙学。

  如此一来,地方官做事的效率自然就高了。

  眼看着地方蒙学的校舍在营造,蒙学先生在不断的招收。

  百姓们终于信了赵祯的旨意。

  相信赵祯真的是要推广蒙学,相信赵祯为了他们的子嗣读书,真的肯下血本。

  百姓们知道了此事以后,欢呼了起来。

  赵祯借此揽足了名声,百姓们就差将赵祯供在了家中。

  赵祯圣君的名声,传遍了天下。

  百姓们在提到他的时候,已经隐隐将他跟秦皇汉武排列在了一起。

  百姓们之所以敢如此称赞赵祯,是因为赵祯真的干了一件足以称为千古一帝的事情。

  毕竟,纵然是秦皇汉武,也不敢说在天下广开蒙学,将适龄的蒙童纳入到蒙学之中,并且承担最重要的那一部分教育成本。

  百姓们在称赞赵祯的同时,也开始不遗余力的帮助地方官一起营造蒙学校舍。

  能出力的出力,出不了力的,就算是省吃俭用,甚至自己饿着肚子,也要贡献一份食物出去。

  在后世,读书已经很普遍的情况下,读书尚且都是一等一的大事。

  在这个读书人地位崇高的时代,就更别提。

  没有人喜欢过苦日子,也没有人喜欢给人当佃户。

  有一个成本小的翻身的机会摆在面前,九成九的人都不会拒绝。

  有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所有人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做事的速度就会快很多。

  第一座拔地而起的蒙学,是瑞安蒙学。

  由于瑞安蒙学是从文昌学馆里割裂出的一部分,有完整的校舍和蒙学先生团队,所以不需要做那些提前准备。

  朝廷只需要将瑞安蒙学从文昌学馆内割裂出来,并且将其纳入朝廷新推行的教育体系里足矣。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