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
狄青和种世衡齐齐应答了一声。
赵祯侧头看向了曹玮,道:“曹爱卿,具体如何作战,你给他们说说。”
曹玮点了点头,开口道:“有道是兵贵神速,既然你们已经到了,那就不需要再耽误时间,我们明日就兵出幽州城,跟辽皇耶律隆绪正面一战。”
狄青和种世衡再此应答了一声。
曹玮继续道:“我们兵马数量,远在辽皇耶律隆绪之上,就没有必要用什么奇谋妙计。
我们兵出幽州城以后,直接堂堂正正的打过去。”
种世衡听到了此处,迟疑了一下道:“辽兵惯于野战,我们在野外同辽兵作战,是不是有些不太妥当?”
曹玮听到此话,脸色微微一沉,“我大宋禁军,没有配备火器之前,仅凭着步人甲,兵阵,就能跟辽兵在野外正面抗衡。
如今配备上了更强大的火器,反而怕了辽人?!”
以前的大宋禁军野战之所以频频输给辽人,并不是打不过辽人。
而是战略战术上有问题。
再加上步人甲卒机动性低,辽兵机动性强,在野外打起了拉扯战,不占便宜。
此外,辎重线过长,步人甲根本没办法在辽兵轻骑兵的偷袭下,有效的保护辎重。
这也造成了大宋对战辽国的时候,屡战屡败。
辽国一直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拉长大宋的兵马的辎重补给线,便于他们偷袭。
所以,单纯就兵力和战斗力上讲,大宋禁军并不是打不过辽兵。
世人皆以为大宋之所以弱,是因为大宋兵马过于羸弱的缘故。
其实不然。
大宋的兵马其实并不弱,反而十分强横。
步人甲几乎可以说是纯冷兵器时代步卒的一个巅峰。
史书上大宋之所以弱,纯粹是上面的问题。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十分适合大宋。
事实上大宋的将帅也不无能。
真正无能的是更上层。
他们坐在汴京城里,遥遥掌控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兵事,纸上谈兵,不亦乐乎。
这才是大宋弱的根本原因。
所以种世衡在听到了曹玮的喝斥以后,并没有反驳。
他之所以开口提出异议,是觉得曹玮似乎有些急,有些急于发动战事。
他怕曹玮着急忙慌之下,再此陷入到敌人诱敌深入的谋划当中。
只是曹玮是主帅,他身为下属,不好直接开质疑主帅作战的策略,所以才侧面的向曹玮反应此事。
曹玮瞥了种世衡一眼,他看出了种世衡的心思,但是没有多言。
曹玮继续道:“我们兵出幽州城以后,我会派遣高处恭率领中军,直逼辽兵大营。你们两个就负责带兵两面包抄。”
第0862章 让人绝望的大决战
曹玮只是大致的给种世衡和狄青二人讲解了一下作战的方略,主要是针对左右两翼包抄部分的。
中军的作战部分,曹玮早在种世衡和狄青二人赶到幽州城之前,就已经部署妥当。
一切都交代过了以后。
种世衡、狄青二人各自回到了各自率领的兵马大营做起了前期准备。
行宫里就剩下了赵祯、曹玮、寇季三人。
赵祯忍不住感慨道:“此次战事,应该是我大宋立国以来最大的一次。”
此次针对辽国作战,大宋前前后后投入的禁军多达六支半,算上北疆的镇北军的话,足足有七支半。
其他各地方地方兵马还没有算在其中。
大宋的地方兵马如今加入到战场当中以后,更多的是担任一种辅助作战的职责。
类似于以前的厢军和民夫的集合体。
他们在确保了辎重运输以外,还拥有一定的战斗力。
必要的时候可以成为正式的兵马,进入到战场中作战。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宋在兵制革新以后,已经很少在战事发生的时候,大肆的征伐民夫。
此次大宋东西两线开战,征调的民夫数量不到十万。
若是换作以前,如此规模的战事,大宋要征调的民夫数量少说也在八十万到一百万左右。
民夫的数量大规模的消减以后,战事对百姓的影响就降到了最低。
这也是为何大宋维持如此大战大半年了,国内依然没有多少反对的声音的原因。
如今。
在辽国战场上的六半禁军中,有四支半身在幽州城。
禁军的数量在二十三万。
地方兵马的数量几乎和禁军的数量持平。
如此数量的兵马,已经远超城外的辽军,也远超此前大宋应对任何一场战事的兵马数量。
玉门关一战,大宋投入的兵马数量虽然多。
但是禁军数量却不多,基本上都是地方兵在战场上充当野战的兵马。
论整体实力的话,比幽州城战场上的兵力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曹玮提出了以堂堂正正的姿态碾压过去,寇季和赵祯二人并没有异议,就是因为此处兵马的整体数量、整体素质,远远碾压辽军。
若是不堂堂正正的碾压过去的话,那都有点对不起大宋天朝上邦的称呼。
寇季在赵祯话音落地以后,盯着曹玮认真的道:“幽州城禁军中,配备着火器的禁军将士已经达到了十万。曹公应该好好的利用利用火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