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岱低头道:“侯爷去哪里,我们便跟去哪里。”
李信先是看了看这一百多个身着熟悉黑甲的羽林郎,然后脸上露出笑容。
“罢了,你们爱跟着跟着就是。”
说着,他合上车帘,对着陈十六吩咐道:“继续走罢。”
马车再次开动,坐在车厢里的李朔也掀开车帘悄悄的看了一眼跟在马车两边的黑甲羽林卫,看了一会儿之后,他把头缩了回来,然后对着李信小声问道:“兄长,他们是……?”
“他们不是说了嘛。”
李信伸了个懒腰,在宽大的马车里半躺了下来,淡然道:“是来保护我的。”
“当然了,顺便帮着陛下看着我。”
说到这里,李信打了个哈欠。
“这个谢家的年轻人,遇事不慌不忙,进退有据,做事也有章法,更重要的是,他还不怕死。”
靖安侯爷缓缓闭上眼睛。
“是个很出彩的年轻人啊。”
其实算算年纪,李信比谢岱只大一两岁,两个人其实是同龄人,但是因为地位悬殊,站得位置也不同,李信下意识的把他当成了后生。
李朔听到了李信喃喃自语的这句话之后,又伸出头去,看了一眼跟在马车附近的谢岱,然后再次缩了回来,喃喃自语。
“敢在这个时候跑到西南去,的确不怕死。”
“但是不怕死有什么用,到了西南,很可能就真的死了……”
他喃喃自语了一番,也学着李信的模样,歪倒在马车里,闭目休息。
一辆马车,一百多个羽林卫,从京城西城门,一路朝着西南走去。
这一幕,太康元年之时,少年封侯的李信,带着两百羽林卫,衣锦还乡。
就连方向也差不多。
只是这时的李信与天子的关系,比起九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
李信等人离开京城之后,在城门楼送别的太子殿下,也在萧正的带领下,回到了皇宫,进了未央宫与天子复命。
他是天子嫡长子,虽然住在东宫,但是未央宫也是经常来,也不用人通报,一路驾轻就熟的摸进了天子的书房。
他刚一推门,“父皇”两个字还没说出口,就看到自家父皇,正在小太监萧怀的侍奉下,服下一丸丹药。
太子殿下迈步走了上去,看了看天子有些不太好看的脸色,开口问道:“父皇,您这是怎么了?”
“无碍。”
天子摆了摆手,皱眉道:“一些强身的丹丸而已,你怎么这样没有规矩,不经通报便闯了进来?”
太子殿下没有多心,笑着说道:“萧正他走的太慢了,孩儿便没有等他,自己跑进来了。”
十三四岁的少年,喜欢跑跳,萧正自然跟不上他。
天子摸了摸自己儿子的脑袋,笑着问道:“把你老师送出城去了?”
太子点了点头。
“姑父他已经离开了。”
天子微微点头,拉着自己儿子的手,沉默了很久之后,突然问了太子一句。
“你说,你师父他还会回来么?”
“怎么不会回来。”
太子好奇的说道:“姑父他家在京城,阿涵妹妹与姑姑都在京城,他在京城住了这么多年,肯定会回来的。”
天子脸色红润,勉强一笑。
“但愿吧。”
第一百五十六章 傲慢的沐大将军
身后跟着一堆尾巴,老实说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只要他出了京城,或者说出了京兆府的范围之内,沈刚等人就自然会在暗中跟着李信,到时候谢岱这一百多个人就基本不会对李信形成什么威胁。
等到了西南地界,谢岱这些人的生死,就都会掌握在李信手里。
不过李信对羽林卫多少还是有些感情的,而且他颇为欣赏这个谢家的年轻人谢岱,所以并不准备为难这些羽林郎,就当是身边带了一群护卫。
本来从京城骑马到西南,大约半个月时间就能到,但是李信是坐着马车的,马车的速度远不如骑马,因此他们从京城出发之后,用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赶到了西南。
此时,已经是太康九年的四月,春花已经凋谢。
李信等人从汉中入蜀,然后到了剑阁。
他们在剑门关关口下驻足。
剑门关是一道如同被利剑劈开一样的山谷,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就是蜀地最牢固的门户,但是此时剑门关已经易帜,一个大大的“李”字旗在关城上迎风摇摆。
谢岱站在李信身后,看着城墙上的李字旗,惊疑不定的看了一眼李信。
靖安侯爷感受到了这货的目光,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
“这是成汉皇室的李,不是我这个李。”
谢岱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低头道:“侯爷,需要下官去叫开关门么?”
李信微微摇头:“不用,咱们在这里等一等,一会儿就有人来接我们了。”
已经脱下棉袍,换上了一身单衣的李朔,站在李信身后,也把目光看向了剑门关。
汉州军攻打剑阁的时候,他手下也出了人,后来有一部分人手就驻扎在剑门关,他离开西南上京城的时候,这些人还在剑门关,此时应该也在。
此时,沈刚等人已经早早的往剑门关报了信,李信没有等多久,剑门关便关门大开,一身黑色甲胄的沐英,领着一百多号人,出来迎接李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