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督府,永远站在陛下这一边。”
元昭天子毕竟才十四岁,这番话说的有理有据,但是他心里多少有些害怕,按李信教他的法子深呼吸了几口气之后,开口道:“大都督有这个心就好,既如此,大都督就先回去准备准备,朕还要见一个人。”
姬林起身告辞。
“臣告退。”
这位大都督离开未央宫之后没有多久,一个身材高大的粗壮汉子,就在太监萧怀的带领下,进了未央宫,他在未央宫的书房里见到了天子之后,二话不说,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声如雷震。
“臣侯敬德,叩见陛下!”
作为当初太康朝的从龙三功臣之一,侯敬德表面上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实际上他已经悄悄的执掌了禁军左营很多年,在地位上虽然不及李信,但是在职权上跟李信其实差不到哪里去,比起在兵部刚刚升任尚书的叶璘叶四少,还要混的好一些。
侯敬德这个人,虽然有些聪明,但是不适合混迹朝堂,不然容易被人吃得尸骨无存,早在太康初年,侯敬德刚刚被调到禁军的时候,李信就跟他说过,让他专心深耕禁军,不要想着插手朝堂上的事情,这十年时间,他一直按照李信的叮嘱在禁军兢兢业业的做事,朝廷只要不召他进京,他就一直住在禁军大营里,安守本分。
禁军左营距离京城只有三四十里,但是他有时候甚至好几个月都不会回京一趟。
因此,虽然这位忠勇侯在大晋朝廷里不显山不露水,但是他的实权在裴进下野之后,已经是大晋军方最顶尖的几个人之一,除了大都督姬林和李信之外,也就是他侯敬德了。
元昭天子对侯敬德极为热情。
他亲自把侯敬德扶了起来,脸上露出一个笑容。
“侯将军一路从城外赶来,辛苦了。”
禁军是拱卫京城最有力的力量之一,也是天子手中的利剑,不然太康天子生前,也不会把一半禁军交给李信,让他帮忙扶持自己的太子坐稳地位。
如今李信不在京城,禁军右营是贺崧在代掌,那么元昭天子能够依靠的,也就只有禁军左营了。
因为太康初年的时候,禁军右营征伐西南大获全胜,右营里不少将官因此升官发财,颇为风光,而同为禁军的左营这些年就有些沉寂,一直本本分分没有什么声音,但是事实上大晋朝廷以左为尊,左营各折冲府的精锐程度,甚至还要胜过右营一些。
侯敬德身材高大,比起还有些瘦小的元昭天子,就像个巨人一样,他在天子的搀扶下,站了起来,恭敬道:“陛下相召,臣不辛苦。”
太康天子笑呵呵的说道:“李太傅回乡祭母的事情,侯将军应该知道了?”
侯敬德犹豫了一下,低头瓮声瓮气的说道:“回陛下,臣听说了。”
李信回乡已经两个多月了,这个时候侯敬德如果说不知道,未免有些不切实际。
天子点了点头,开口道:“朕初即位,京城里恐有小人作祟,朕的意思是,禁军派出几个折冲府,往京城靠一靠。”
“太傅不在京城,禁军右营暂且不好动,所以只能动用侯将军的禁军左营了。”
三四十里的距离说远不远,说近其实也不近,当年壬辰宫变的时候,魏王府是差不多子夜时分动的手,随后禁军收到消息进京勤王,等他们到达皇城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早上,京城里已经尘埃落定。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元昭天子才会想着调动禁军,向京城靠拢。
侯敬德神色微变,他抬头看了一眼眼前的小皇帝,有些迟疑的问道:“陛下……京城里是不是出什么事情了?”
“需要禁军进城,接掌城防么?”
天子摇了摇头,笑着说道:“没有多大的事情,只是以备不测,侯将军按朕说的,向京城靠拢二十里就是了。”
侯敬德深深低头。
“陛下,无有朝廷文书,臣擅自调动禁军便是死罪,臣需要大都督府的文书才成……”
其实除了大都督府文书之外,朝廷的圣旨,甚至皇帝的中旨,都可以调动禁军,但是眼下天子还年幼,不曾亲政,他发不出不用经过尚书台的中旨。
“放心。”
元昭天子笑着说道:“大都督府那边,朕打过招呼了,侯将军等会从未央宫出去,去大都督府寻大都督讨要就是。”
尽管程序不太对,但是皇帝都已经说出这种话了,侯敬德自然不敢多说什么,他恭敬低头:“臣,领命!”
天子又跟侯敬德说了几句勉励的话,才放这个大个子离开了未央宫,天子甚至亲自相送,把他送到了书房门口。
站在书房门口,元昭天子看着侯敬德离开的背影,心里没来由出现了一股悔意。
“若李师在京城,这一切他应该都可以安排妥当,不需要朕这个少年人跟他们勾心斗角……”
想到这里,天子看了看南方,幽幽的叹了口气。
“但是,老师你比他们更让朕害怕啊……”
第二百五十章 据理力争
廷议,是大晋朝廷一直就有的规矩,朝廷十日一次的大朝会,主要是将一些大事奏报皇帝,但是真正碰到连皇帝也难以决定的事情,天子就会在宣政殿召集大臣,开始廷议。
所谓廷议,就是朝中重臣才能参与的会议,除非皇帝特批某人与会,否则就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参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