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低头思索了一会儿,随即笑道:“陛下,四十年过去了,他们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成色,总是要试过才知道,听来的话怎么都不是真话。”
靖安侯爷缓缓说道:“陛下可以让镇北军或者云州军派人往北边去试一试,反正近十年北疆也偶有残周之人前来挑衅,咱们适当回击,也是理所当然。”
四十年前,北周的人被叶老头打破了胆子,以至于最近几十年,他们一直没有敢反攻大晋,不过大战没有,小规模作战是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的,最典型的就是当年李信去北地公干,被迫参与的小陈集之战。
小陈集之战,李信与四百羽林卫配合小陈集烽燧的人,共杀敌四百多,俘虏了一百多个人。
几百人规模的战斗,其实已经不算很小了。
天子点了点头,沉声道:“朕明日便下旨给宇文诸部的首领,申饬他们犯我疆界,警告他们如果再不悔改,便会出兵教训他们。”
宇文诸部分裂之后,再也没有能力与大晋相提并论,因此在当年的仇怨消散了七七八八之后,宇文四部的人便咬咬牙,对大晋称臣了。
这是承德朝的事情。
正是因为这件事情,承德天子的功劳薄上被大大的添上了一笔,这也是承德天子才被称为圣天子的一部分原因。
所以按照这个方面来说的话,宇文诸部的人是臣,大晋皇帝是君,大晋皇帝当然可以下旨申饬他们,不过这种圣旨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几乎不会有人拿来当真。
宇文四部的那些首领,不把圣旨拿来擦屁股就不错了。
李信思索了一会儿,缓缓开口。
“陛下,这件事情是关系国运之事,陛下可以决定方向,却不能靠一两个人去拿捏细节,臣建议陛下召集三省的宰辅相公们一起商议商议细节,这样推敲出来的东西,才不会出什么纰漏。”
莫要看李信这个武将在太康朝混的风生水起,但是事实上从承德朝开始,大晋武将的地位就一直在下滑,这其中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历代天子对武将的忌惮。
武将一般是不参政的。
朝廷的大事小事,都是由皇帝和三省六部的官员们处理,或者商量着处理,在这个过程里面,武将插不上话,出了李慎和叶老头这种特殊的存在,其他的武将地位一直尴尬。
到了太康朝之后就,当今天子第一件事就是把将门的部曲家将统统削减,这样一来,武将就更加不显眼了。
就拿李信来说,他现在身上权力最大的位置是兵部尚书,而不是那个虚无缥缈的太子太保。
所以北征这种事情,必然是要跟文官商量的,否则这件事就算可以强行推行下去,如果那些文官老爷从中作梗,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李信本人,很尊敬这些宰辅。
天子皱了皱眉头,随即开口道:“是要跟他们说的,否则什么事情都做不通畅,不过在此之前,你我二人先定下一个差不多的方向,这样朕跟他们扯皮的时候,也有话可以说。”
靖安侯爷沉默了一会儿,最终抬头看向天子。
“陛下,这一次如果要去试探性的进攻残周,您是要用云州军,还是用镇北军?”
第十四章 有人不安分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云州军也就是种家军,种家从大晋开国以来,就在替大晋戍边,历代都深得大晋皇室信任,信任到了哪怕当年是叶晟打下了北周,是叶晟与李知节两个人让大晋一统天下,但种家还是实际上的大晋第一将门。
叶家就不用说了,叶家三代人只有一两个能在北边的镇北军中做事,虽然仍在执掌兵权,但是姓叶的其实并没有多少人。
平南侯李家,倒是暗地里把平南军变成了李家军,正因为这个,西南跟朝廷明争暗斗了几十年,最终以平南军“灰飞烟灭”告终。
但是,在云州的云州军,确实名副其实的种家军!
种家的主体甚至都不在京城,他们的家主,嫡系,家人都在云州!
一百多年下来,云州的种家人已经超过了两千人,云州城的云州军,绝对是先听种家再听朝廷的军队,即便如此,朝廷对种家依旧保持了高度的信任,当初承德朝末尾的时候,承德天子在国朝碰到危险的时候,他的选择是把种玄通调回京城,执掌半数禁军,稳固朝廷。
这是一种很难得的信任,如果姬家对李叶两家有对种家一半信任,大晋军方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个光景,而是另一番模样。
天子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低头思索了一会儿,随即抬头看向李信。
“便……从云州军调拨人,试探一番宇文诸部罢。”
李信起身,对着天子深深低头。
“陛下圣明。”
用种家人试探宇文诸部,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首先云州数十年没有战事,这一次的试探不仅可以试探宇文诸部的战力,也可以看一看几十年没有大规模动手的云州军,现在还有多少战力。
不过先手用云州军的话,意味着后续真正打起来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叶家的镇北军去啃硬骨头了。
说到这里,太康天子也有很多需要梳理的地方,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这件事今天先到这里,这几天朕会召集宰辅还有大都督府的人仔细商量商量,一旦他们给出一个章程出来,朕再找长安你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