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原本不知那无极帝君立宗之时所言的“鼎俎门”是何意,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一个类似于光禄寺、尚食局,专门钻研膳食的门派。
鼎和俎,乃是祭祀、燕飨时陈置牲体或食物的礼器,也代指割烹厨艺。
所以“鼎俎门”与“天工门、医圣门、神农门”同为无极帝君传下技艺的四门之一,也简称为“工门、医门、厨门、农门”四大门派。
君臣闲暇小议时,还猜测这“鼎俎门”是不是就是上界中宫,专门为紫微天帝烹饪膳食的尚食局来着。
所专长的烹饪技法甚是繁杂精细,自从大唐君臣入住了这无极仙宫,每日每餐的膳食就没重过样,区区一个面食就被那些厨门弟子玩出了百般花样。
陛下察觉每餐膳食花样百出,还特地招了小膳堂的厨门弟子来询问,吩咐他们不用费心操持,一如日常烹饪就好。
可那些厨门弟子却道,并非他们特地为君臣烹饪。
而是宗主说如今大唐物资匮乏,为避免浪费粮食并未传下各种奢靡的天厨技艺。
仅仅只是传了一部名为《面百做》的白案技法让他们勤练基础,说是待过得几年大唐物资丰裕了再传他们红案技艺。
所以每日里并非特地换着花样的供餐,供给君臣的餐食实际上都是厨门弟子的练手之作,也就是说他们每餐练什么大伙就吃什么。
这让大唐君臣为之错愕,好难理解那上界天人都过的是什么神仙日子。
一个粮食磨成的精粮细面都能做出几百种,甚至更多花样的餐食来,这要是轮着吃一遍还不得好几年?
说是这么说,可群臣一边饮着日常供应的冰镇山果汤,一边不由自主的朝“会议室”外期待的张望,都猜测着今日吃些什么。
反倒是早早就打听了今日餐品的尉迟融,老神在在的半躺在罗圈椅里,悠闲的来回哼哼着一句“你看这个碗,它是又大又圆,你看这个面,它是又长又宽……”。
李孟尝问他哼的什么,尉迟大傻却说是早间去打听餐品的时候,从厨门弟子嘴里无意听到的,许是什么厨门技法的口诀吧?
弄的李孟尝好奇的还想再问,内侍却已经推来了竹制的小轮餐车,为君臣端上了一只只小面盆大小的竹制大海碗,盛的都是满满一碗连汤带水的裤带面。
看到碗里的面,一众君臣才明白为什么叫裤带面。
这么大一海碗羊汤里,居然就一根巴掌宽的面条,可不就像是一条裤腰带么?
还有一簸箕一簸箕的肉夹馍,炕到焦脆的面饼从中切开,夹上满满的卤制到稀烂的羊肉,一口下去喷香的肉汁散溢,再就上一口蒜,那叫一个美滋滋!
一时之间会议室里就没人说话了,包括大唐皇帝陛下在内,所有人都抱着海碗淅沥呼噜狂嗦面条。
文官还好一点,吃相起码还斯文一些,有些性子急的武将吃的急,嚼都不嚼的往下喝。
结果就是喝到一半一抬头,一半面条穿过嗓子眼都到肚子里去了,剩下半根还跟吊死鬼的舌头似的耷拉在碗里,出出不来,下下不去的卡在那了,一帮人顿时就傻眼了,最后只能放下筷子拿手往外撸,喝半天白喝了,又给拽出来了!
好在拽出来也不浪费,让内侍加点羊汤涮涮还能接着吃,这次武将们学聪明了,一口气喝完总不至于卡住了吧?
加了花椒、胡椒、茱萸和芫荽、葱姜蒜等香料调味的羊汤,炖煮熬制的格外鲜美,鲜香辛辣咸津适度,甚是爽口开胃。
别说是那些跟牛一样长了四个胃的武将了,连皇帝陛下都呼噜下去三大碗,这才喘了口气就着羊汤嚼着蒜开始啃肉夹馍,而那些呼噜下去六七碗的武将,则抱着饼筐左右开弓的往嘴里塞……没错,每人一筐!
尉迟大傻吭哧一口就是半个饼,也没见他嚼,顺手就把剩下半个饼塞嘴里了,端起空碗冲上餐的内侍大声道:“再给某来一碗!”
推着餐车的内侍内心是绝望的,他自打走到尉迟大将军这,就愣是没能再往前走一步。
手里的大勺还没放下呢,大将军的碗就伸过来了,这一桶面都是他一个人吃光的!
直到将内侍送来的面和饼吃的点滴不剩,一帮子马上君臣这才意犹未尽的舔着手指歇了气,啜饮着消食健胃的甘草茶,这才想起来刚刚的吃相实在是有些难看。
李世民干咳了一声看向平时最爱唠叨的尚书左丞魏徵,却发现这老头眼观鼻鼻观心,一排云淡风轻的模样捋着胡子,似乎没看见这番君臣的丑态……当然,他要是能把油乎乎的嘴给擦擦,就更有说服力了。
第113章 铁筋藤
刚才就属魏徵这老头偷摸吃的最凶!
面到是没喝两碗,专朝油汪汪肥腻适口的肉夹馍下黑手!
那模样让李世民不禁有些愧疚,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些苛待这些大臣了?
要说这朝堂上的人,可都是大唐顶级的贵族,不至于跟没吃过饭的叫花子似的这么馋。
可问题是厨门弟子烹制的餐食,既新奇又着实美味,这几日把君臣上下都给吃的胃口大开。
特别是朝堂议事时的晌午加餐,跟着一帮子饕餮恶狼般的武将在一起用膳,听着他们呼噜呼噜、吧唧吧唧的胡吃海塞谁特么受得了?
饭要抢着吃的才香,魏徵一不小心没忍住口舌之欲,自然也就不好意思说别人了,要是搁在平时,估计又开始引经据典的教训人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