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出手就是五十万石粮食啊!
照关中如今的粮价,那可就是高达160万贯的巨款,这岭南狗大户说送就送了,你敢信?
你没看错!是送!不是首付!
置办国公府和冯氏房产的费用不算在内,这五十万石粮食就是白送给[天工门]的见面礼!
看人家这抱大腿的利索劲,以及快狠准的毒辣眼力劲,要不人家冯氏在天高皇帝远的岭南能混成土皇帝呢?
这一入京就打听清楚了现如今谁是最粗的金大腿,而且还舍得下本钱巴结。
这一趟上京,冯氏怕不得花上几百万贯钱粮,足以当得大唐贞观元年这一年的赋税了。
有效吗?那必须有效!
不仅皇帝陛下亲切接见了冯智戴,对其大加封赏厚赐。
就连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无极帝君也特地召见于他,赏了什么仙家宝贝不知道。
只知道这狗大户从帝君的邀月楼出来的时候,笑的跟村口二傻子似的,哈喇子流了一胸口都没发现。
无极帝君这边正准备着搞事情,这冯氏就赶紧雪中送炭的奉上了五十万石粮食,白玉琦能不给他好处么?
说实话,之前白玉琦的确在发愁储备救灾粮的问题,所以才设计了这么一出“炒房”的法子,想着多少能从世家门阀手中抠点粮食出来。
可是冯智戴的出现,却多给他了一个选择的余地,用不着老把眼光盯在山东、关陇的世家门阀身上了。
贞观元年之所以粮荒,并不仅仅只是天灾,更主要的反而是人祸。
一来是突厥封锁山东商路,导致那边的粮食运不过来。
二来是那些世家门阀因为运输成本的上升,趁机囤积居奇的抬高粮价。
其它的原因也有一些,种种情况凑合到一起,弄的关中地区有钱都买不到粮,这才形成了粮荒。
冯智戴拜见无极帝君后第二日,[金融门]掌门就携帝君拜帖入朝请皇帝赴宴,同时[金融门]弟子也四下而出,那些购入了房产的顶级勋贵也皆都在邀请之列。
这下可就弄的满城权贵疑窦四起,不仅是那些不在邀请之列的各种猜测,接到了请帖的也同样满头的雾水。
等到饮宴之日,各家在邀请之列的勋贵盛装而行,正准备出府前往大罗天市赴宴,却听闻无极帝君派了车架来接。
连忙出府一看,却是一架美轮美奂的四轮马车停在府前。
白衣胜雪的无极门弟子作为驭者,四匹高头大马栓在车架之前,端的是气派无比!
精雕细琢的车厢仿若一座小屋,四只粗壮车轮托起的厢板上雕龙琢凤,车窗上镶嵌的更是晶莹剔透的琉璃板。
车内铺了厚厚的波斯地毯,皮革填绒的座椅,柔软舒适的锦榻,还有暖盆、小几和酒架、书架,别说是短途而行可以在车中小酌一杯了,哪怕是远行千里也不怕途中颠簸无聊了,那叫一个奢侈享受!
有资格乘车的勋贵,上了车之后跟没见过世面的泥腿子进了金銮殿一样,东摸西摸那叫一个丢人啊。
到也不怪他们没见识,大唐勋贵出行大多骑马,就是文官也很少有乘轿的,只有年迈的老人或是妇孺出行,才会选择乘车乘轿。
这一来是初唐武风盛行,二来也是不想遭那个罪,吃的那点东西还不够路上吐的,再说屁股也受罪。
可这无极帝君派来的车马乘坐起来却丝毫不见颠簸,连摆放在车中小桌上的高脚琉璃杯盛的酒液都不见洒出的。
第156章 大买卖(上)
不仅仅是乘车者,对无极帝君此次派出迎客的车辇惊讶。
看到各种造型的“天工车”,行驶在长安城中的百姓们,也同样惊讶无比。
类似的车辆他们之前看到过一次,就是无极帝君入长安时搭乘的那辆仙辇,后转赠给了当今陛下使用。
现如今所见的这些车辇虽不如陛下那辆龙辇华贵,却也能看得出同样出自[天工门]之手。
华夏的马车自古都是双轮,这样才便于在车辙之中转向,而天工车却是四轮,转向起来一样轻巧灵便。
何为“车辙”?
车辙就是车辆驶过后,在路面上留下的压痕。
所谓的“车同轨,书同文”中的“轨”,指得就是要求马车两个轮子之间的间距都改为六尺。
这样才能让所有的马车,都能在同一道车辙之中行驶,避免将路面碾压的乱七八糟,到处都是沟沟坎坎深槽。
所以说,古代的马车都是行走在两道平行的槽子里的,这应该算得上是最早的“轨道车”了吧?
古代可没有水泥或泊油路面,哪怕是长安这样的京师帝都,道路同样是泥土的。
无非是用黄泥夯实后铺上一层细沙来防尘,这样的道路使用的过久之后,下雨之后的场面可想而之。
铺上石板,倒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想将所有的路面全都铺上石板,知道工程有多大,耗费有多高么?
以古代的加工能力,想要从大块岩石上取下厚薄一致的平整石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得靠石匠一点一点的凿出来之后再进行打磨才能成型。
所以哪怕是大户人家,顶多也就是在自家门前和院落里铺上几块做踏脚之用,就已经算得上是很讲究了,想用石板铺满全城就不用指望了。
而“天工车”却不用行走在车辙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