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不着急,头一批盐粮再快也要等过了正月十五才能启运,你赶在起运前送过来就行了。”想到这既是潘二的差事,也是女婿交办的事,段吉庆又抬头道:“亲家,这可是要解往湖北军中的军粮。谁要是敢掺沙子石子儿,或敢以次充好,那是要掉脑袋的!”
“这你大可放心,保证全是去年的新米。”
“好,你先坐,我先帮你把执照和公文填上。”
执照的格式都差不多,也不长,很快就填妥了。公文却有点长,确切地说应该是“关文”。
换作一般人真不会写,不过难不倒段吉庆这样的老吏,他昨儿晚上就打好了腹稿,今天一早又让王在山帮着斟酌了一番,所以“笔下如有神”,在亲家公和女婿敬佩的眼神中,挥笔疾书,一气呵成。
钦派办理云贵川晋等省捐输转运重局五品衔即选知州潘,为移知事。
案照本局,奉湖广阁督部堂湖北巡抚会奏,钦奉谕旨,允准推广收捐道府州县及翎枝等,以济军需。当经设局劝办在案。
兹据俊秀杨百富系四川重庆府江北厅人,赴局报捐监生,除将捐项弹兑,填给执照,并案月一卯汇案奏咨外,查该生籍贯。
贵治,相应备文移知,为此合移。
贵厅,请烦查照,注册施行。
须至移者
计开
捐生杨百富,年四十九,身中,面白,短须。
三代
曾祖荣贵,祖得财,父旺财
右移,四川重庆府江北厅正堂
咸丰七年正月初九日,移。
……
段吉庆放下笔,捧起公文吹吹墨迹,随即转身交给王在山。
王在山看了看,确认格式没问题,也没错字漏字,放下笑道:“段经承,把兴明的也填上吧,填好我送前头去用印。”
“差点忘了,还有兴明呢,这就填写。”
杨兴明同样激动,禁不住问:“爹,这道公文是不是要送江北厅衙门?”
“这是自然,江北厅的老爷要是没这道公文,他怎么帮你们登记注册。要是没这道公文,或者有却没交到江北厅老爷手上,你们捐了也等于没捐。”
“可他晓得我们不是湖北人,没去过湖北,更不是在湖北捐的,他会收下吗,会帮我们注册吗?”
“是啊亲家,他要是不让咋办?”杨财主担心地问。
不等段吉庆开口,王在山就胸有成竹地笑道:“他才到任几年,你们父子究竟有没有去过湖北,他哪里会晓得。你们说去过那就是去过,至于是不是在湖北捐的,他说了不算,而是咱们说了算。”
见他们父子还有些担心,段吉庆接过话茬:“亲家,这你大可放心。他晓得你我之间是啥关系,也晓得志行现而今不但官居太仆寺少卿,并且依然是‘小军机’,所以就算看破也不会说破。”
“那等长生在这道公文上用完印,我就带回去送衙门?”
“不要你送。”
“我不送,谁送?”
“这种事急不来,等过几天要移送的公文多了,一起送离咱们这儿最近的湖北巴东,再走兵部邮传移送到江北厅衙门,这就叫公事公办!”
“对对对,公事公办好。”
……
与此同时,潘二这边已经收捐了两个道员、三个知府,愿意花大钱捐正四品和从四品的这五位,全是财大气粗的湖广商人,其中一个甚至是盐商。
送走五个“大主顾”,潘二干脆让从湖北来的那两位帮办委员接待等着报捐的“小主顾”,然后走到左边的花厅问:“占魁,库房的事办得怎么样?”
刚出去跑了一圈的陈占奎连忙起身道:“禀潘老爷,跑了一上午总算找着了两个,一个在朝天厢,一个在南纪厢,朝天厢的那个不小,前后两排,加起来共七间,能存放不少米,只是离码头有点远。南纪厢的那个就在码头边上,可只有两小间,存放不了多少米,而且离江太近容易受潮。”
“那就把朝天厢的那个租下来。”
“行,我这就去办。”
“等等。”潘二抬头看了看那些正在院子里等着报捐的湖广商人,低声问:“玉皇团、地藏团和你们文经团的弟兄啥时候回来?”
“年前跟他们说得是正月十五,您放心,他们只会早不会晚。要是正月十五还没回来,您拿我是问。”
“正月十五太晚了,我打算十五那天先送一批盐粮去武昌,你赶紧差人给他们捎个信,让他们赶在十四前回来。火器团那边我跟江先生说,十船盐、五十多船粮,只有用自个儿解运才放心。”
陈占魁愣了愣,禁不住问:“潘老爷,咱有钱了?”
“啥有没有钱的?”
“我是说没钱去哪儿采办那么多盐粮。”
潘二反应过来,不禁笑道:“这几天你也瞧见了,来报捐的人不少。回来前中丞大人交代过,只要能筹着银子就赶紧采买盐粮解往武昌,所以咱们不能等。”
“明白!”
与此同时,重庆知府李庄正在跟川东道王廷植诉苦,甚至还带来一份昨晚让幕友帮着拟的呈文。
“川鄂连界,而湖广捐监之费稍减于我四川。小民计较锱铢,率多希图少费。以致我重庆府生俊,舍近求远……”
“老弟,这事本官知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