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温绍原没有多大事,余青槐同样松下口气,不过想想还是嘀咕道:“可温大人终究蒙受了不白之冤,贪生怕死的无罪,跟长毛拼命的却被革职,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京城距扬州上千里,这种事一时半会间让皇上怎么查实?何况弹劾温绍原的一个是钦差大臣,一个是圣眷正浓的吏部尚书翁心存翁大人之子,皇上不相信他们的话,还能相信谁的?”
韩秀峰顿了顿,接着道:“青槐,我晓得气不过,可既然入仕为官,遇上这种事再正常不过。温绍原虽受点委屈,但至少郭大人晓得、你晓得,江北的百姓晓得他不但不是贪生怕死之辈,而且是个大忠臣。”
“看来只能这么想了。”余青槐苦笑道。
“不只是这么想,还得记住。”韩秀峰拍拍他胳膊,意味深长地说:“要说弹劾,我一样被人弹劾过,并且不止一次。等你领着官凭,到曾大人军中效力,一样可能遇上这种事。到时候咋办,难不成真去求曾大人帮你主持公道?”
“四爷,您是说……”
“曾大人统领的是湘勇,手下的营官几乎全是湖南人,而且谁也不服谁,堪称山头林立,像你这样的外人在那儿被排挤再正常不过。真要是跟他们闹起来,曾大人就算知道你是被冤枉的也只能向着他们。毕竟相比剿贼平乱你个人受点委屈又算得上什么,一切得顾全大局,是非对错已经不重要了。”
余青槐之前一直在老家办团练,从未真正做过官,没经历过那些尔虞我诈。听韩秀峰这么一说,突然有些后悔来京城。
韩秀峰岂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不禁笑道:“青槐,当年跟我一道去海安上任的张士衡你应该记得,他爹叫张德坚,正好在曾大人麾下效力。而你到江西之后要办的差事,跟他正在办的差事差不多,赴任前我会帮你给张德坚写封书信,他跟你也算同乡,再加上我的书信,一定会关照你的。”
“记得,”提起张德坚父子,余青槐突然想起件事:“四爷,要是没记错,张士衡他爹张德坚以前曾做过吴文锡吴大人的幕友。”
“对,我以为你不知道呢。”
“知道,我不但知道张德坚,而且见过吴文锡吴大人。吴大人回乡了,现在寄居泰州,正忙着修园子。他回乡时曾去拜见过郭大人,我就是在郭大人那儿见着他的。对了,他晓得我要去曾大人麾下效力,也托我给曾大人捎了一封信。”
“吴家跟曾大人一样有渊源,既然你手里有郭大人和吴文锡的书信,那我就更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第六百六十六章 倒霉的曾国藩
可能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全家老小安危,庆贤被软禁了一段时间之后总算冷静下来了。
吃一堑长一智,韩秀峰生怕他哪天又“胡言乱语”,依然不敢让他回书肆,就这么把他当作幕友一样养在“日照阁”。
这既是为他好,也是为了大家伙不被牵连,所以书肆那边有什么事,让吉禄过来禀报。等他把一些公文拟好了,再让吉禄拿回去。
总之,缓过来的庆贤又帮着主持起堂内的事务。
韩秀峰把余青槐安排到“日照阁”隔壁,请庆贤跟余青槐介绍“厚谊堂”的情况,交代今后要办的差事,以及到江西之后的消息该怎么传递,便带着余青槐的履历去拜见肃顺。
没想到肃顺一见着他就忧心忡忡地说:“志行,就算你今儿个不来,我也会差人去请你,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曾国藩的处境不妙。”
“什么变化,曾大人的处境为何不妙?”韩秀峰下意识问。
肃顺长叹口气,一脸无奈地说:“曾国藩的父亲病逝,刚上了一道折子,奏请回乡丁忧。照理说在这个节骨眼上,应该命他移孝作忠接着领兵,可江西官员参他的折子堆起来有几尺高,有人弹劾他纵兵为患,危害地方;有人弹劾他按兵不动,见死不救;有人弹劾他贪生怕死,徒耗钱粮;连沈葆桢都奏称他手下的那些湘勇‘日日闹事,史太守出城,仪仗被毁,中军参将弹压被殴。所到之处,乡间居房,多被拆毁’,真叫个墙倒众人推!”
别人的话皇上和朝中的王公大臣不一定会全信,但沈葆桢的话皇上和朝中的王公大臣一定会信,因为沈葆桢不只是林则徐的外甥,也是林则徐的女婿,在士林中颇有威望。
更重要的是,人家参奏的那些事并非捕风捉影、子虚乌有,要是查的话一件件一桩桩几乎都能查实!
想到这些,韩秀峰低声问:“皇上是什么意思?”
“恩不恩准他回乡丁忧,皇上还没想好。”
“这么说要是皇上能恩准曾大人回乡守制,对曾大人而言并非坏事。”
“现在满朝文武个个奏请治他的罪,事到如今,只能想法儿保他个全身而退。”
“那秀峰还要不要往江西派人?”
“人照样派,但当务之急是赶紧想办法保他周全。志行,你有一段日子没递牌子求见了,赶紧找个由头乞求觐见。皇上要是召见你,说不准会问起湖广的事,只要皇上问,你就有机会帮着美言几句。”
“明白,秀峰这就回去想想,找个什么借口合适。”
……
韩秀峰留下余青槐的履历匆匆回到达智桥胡同,正准备找庆贤商量商量找个什么借口乞求觐见,恩俊就快步迎上来凑他耳边道:“四爷,恭亲王来了,正在后头看这两个月的夷情汇要,杨掌柜陪着随他来的那几个奴才在外头喝茶,吉禄在里面伺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