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祥顾不上开玩笑,急切地问:“皇上跟你说了?”
“不然这么冷的天我咋会来这儿。”
“皇上恩准了?”
“暂时没有,我也不是很想做这个布政使。”
“机会难得,你怎就这么糊涂呢!”文祥急了。
“博川兄,你觉得这是好机会?”韩秀峰笑看着他问。
“志行,我知道这算不上个好差事,可除了你之外我实在想不出还有谁能收拾江北的残局!”文祥端起酒碗,接着道:“况且我保举你为江宁布政使,奏请让你去两江帮办军务,皇上要是恩准的话,一定不会真让你做江宁布政使。毕竟名不正则言不顺,想让你统领江北官军,怎么也得赏你个二品顶戴,加兵部侍郎衔,说不准皇上还会赐你钦差关防。”
“博川兄,我晓得你的良苦用心,可现在我是真不能走,扬州也是真不能去。”
“为何不能走?”
“钰儿虽早回了京城,但她当年帮洋人办的女塾所招的那些女子还在上海,并且大多成了洋商甚至美利坚等国领事馆的下人。刘山阳前些天托票号寄来一封书信,说那些女子帮着打探到一个消息。”
“什么消息?”文祥下意识问。
韩秀峰夹起一片酱牛肉,低声道:“英吉利去年从大沽口败退之后,消息很快就传回了其本土,他们颠倒黑白,绝口不谈何伯硬闯海口并向两岸炮台开炮的事,而是诬蔑僧格林沁偷袭其使团。
其本土的士绅百姓群情激奋,有一份叫作《每日电讯报》的报纸,甚至叫嚣要出兵中国,占领北京城,把皇上赶出皇宫,并永久占领广州。其内阁为此竟一连会议了八天,最终一致主张对中国增兵,并以攻打京城、实行所谓的‘大规模报复’作为目的。”
尽管早料到英佛二夷会报复,但听韩秀峰这一说文祥还是惊出了一身冷汗,楞了好一会儿才低声问:“知不知道他们打算增派多少兵?”
“英吉利打算出一万两千兵,法兰西打算出七千兵。据说英军的陆师由曾在道光二十年来过咱们中国的老将格兰特为司令,水师由僧格林沁的手下败将何伯统领;法军的陆师统帅叫啥子蒙托邦,水师统帅叫谢尔纳,巴夏礼等公使会随行。”
“两万,一下子来两万余兵,这仗怎么打……”
“咱们怎么打我不晓得,但英法两国主帅会怎么打这一仗,刘山阳已经帮咱们打探得差不多了。”
“他们打算怎么打?”
韩秀峰放下筷子,端起碗喝了一小口酒,凝重地说:“前年额尔金攻占南北两岸炮台后,之所以那么快率部南返。一是因为桂良、花沙纳答应了他们的条件,在和约上签了字;二是因为他们劳师远征,粮草弹药支应不上。”
“这一次呢?”文祥急切地问。
“这一次他们打算稳打稳扎,原本想把上海作为跳板,先在上海囤积些粮草弹药,先让从各地调来的兵在上海休整,然后挥师北上。可商量了一番又觉得那么多兵聚集在上海难免会生事,担心影响他们的商人做买卖,所以打算先占定海(浙江舟山),把定海作为头一块跳板。”
“如此说来,还有第二块、第三块?”
“何伯已命一个哈恩德的军官,率炮船前赴旅大沿岸窥测(大连湾),寻找适合舰船停泊及大军驻扎之所;法军早看中了山东芝罘(烟台),想将芝罘作为其所谓的‘进攻基地’。老兄如若不信,可奏请皇上谕令盛京将军、金州都统和山东巡抚等,赶紧委派明干之员前去查探。”
“这些事皇上知道吗?”
“刘山阳一收到消息就向两江总督何桂清禀报了,何桂清也刚上过一道密折。皇上现在最担心的是两江战事,一时间顾不上这些,只是密谕正在上海办理抚局的桂良善加劝导,据理折服,一切总以息兵为要,只要洋人不开兵衅,之前的那些条件都可谈。”
“洋人愿意谈吗?”
“一而再再而三,正所谓事不过三,我估摸着洋人这次十有八九不会再相信咱们。就算愿意谈,也是带着兵来京城,坐下来跟皇上当面锣对面鼓的谈!”
“他们想跟皇上平起平坐,还要带兵来!”
“所以说没得谈。”韩秀峰将碗中酒一饮而尽,随即放下碗紧盯着他问:“博川兄,您说在这个节骨眼上,我能视皇上的安危于不顾,去江苏做江宁布政使吗?”
“你留在京里又能帮得上多大忙,难不成靠你那藏在南苑的几百私兵就能力挽狂澜?”文祥反问道。
“博川兄,人贵在自知之明,我深知力挽不了狂澜,更扭转不了乾坤。但只要我尚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让皇上受那等奇耻大辱!”
尽管非常不认同韩秀峰的做法,但文祥却不想再跟他争辩,沉默了片刻喃喃地说:“僧格林沁久经沙场,能胜一次便能胜第二次。”
“但愿吧。”
“什么叫但愿,僧王乃我大清之柱石,此战只能胜绝不能败!”
“不说他了,还是说说咱们的事吧。”韩秀峰放下筷子,话锋一转:“博川兄,英法两国大军最快也要到五六月份才能抵大沽口,我估摸着真要是开仗,这一仗也最多打个把月。在此之前,就算天塌下来您也别再保举我去哪儿做啥子官,一切等过了眼前这一关再说,如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