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天谢地,菩萨保佑,没事就好。”
……
幺妹儿说没事,但只是现在没事了。
等慈眉善目的干娘把娃抱出来交到段吉庆手上,另一个帮忙的稳婆跟着走出来絮絮叨叨说了一番,段吉庆才晓得刚才有多么危险。
原来胎位不正,遇上了“横生”!
幸亏干娘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当即让琴儿安然仰卧,以热水温手,先推娃身顺直,使娃的头对产门,再以中指探其肩,不使脐带羁绊。然后赶紧用早准备好的汤药催之,再让琴儿努力,这才把娃给生下来了,换个没经验的稳婆,不但娃保不住,连琴儿的命都不一定能保住。
段吉庆惊出一身冷汗,急忙把刚出生的小外孙交给老伴,抱拳躬身道:“干娘,你可是小女的再生父母,请受段某代小婿小女一拜!”
“段老爷,使不得,使不得。”
“使得,使得,干娘,这一拜你受得起。”段吉庆拜完之后摸出一叠钱票,数都没数就双手奉上,发自肺腑地说:“干娘,这是段某的一点心意,千万别客气。”
“段老爷,太多了,哪用得着这么多!”
“不多,一点也不多,”段吉庆担心她不收,干脆把钱票塞给帮忙的稳婆,随即转身道:“柱子,赶紧去柴家巷禀报顾老爷,就说志行有后了,你嫂子生了个男娃!”
“好咧!”
“等等,禀报完之后顺便去一趟县衙,问问这两天有没有人去走马岗,韩家添丁这么大事,再忙也得给志行他爹捎个信儿。”
“晓得,我这就去。”
目送走柱子,段吉庆从老伴儿手里再次抱过小外孙,咧嘴笑道:“瞧瞧这眉头,跟他爹一模一样,志行要是在家就好了,志行要是晓得琴儿给他生了个男娃,一定高兴的吃不下饭。”
“他当然高兴,只是苦了我家琴儿,差点因为帮他生娃丢了性命。”段徐氏嘟囔道。
第一百七十八章 举头三尺有神明
生娃可是一件大事,古往今来不晓得有多少女子难产而死,不晓得有多少娃生下来没几个月甚至没几天便夭折,所以一进入八月下旬,韩秀峰就变得心神不宁,因为算算日子琴儿该生了!
昨儿个刚去庙里上过香,今儿早上出门前也上过香,来会馆的路上见着一个也不晓得是谁搭的并且早断了香火的土地庙都过去拜了拜,可看着翰林院编修吉云飞差家人送来的《重庆会馆记》、《翻建重庆会馆记》和这几天正在整理的《重庆会馆收捐清册》,韩秀峰心里还是不踏实。
潘二晓得他人在京城心却在巴县老家,故意指着刚摊开的文章问:“四哥,这字咋念?”
“啊……”
“这个字我不认得,到底啥意思,到底咋念?”
“这字念僦,就是租的意思。”韩秀峰缓过神,捧起吉云飞的文章念道:“吾重在京本无会馆,故于未建馆前,凡同乡来京应试及朝觐者,多临时僦屋以居,每苦不便。道光十五年,巴县顾公忠政供职于翰林院。有鉴于此,遂慨然倡议创修重庆会馆。涪州黄公伯雨,佐顾公擘划经营,订定馆规,用期垂久。是时徐州兵备道陈公锦澄得顾公函,欣然襄助,十四州县散厅在京官员踊跃拨捐……”
许多字不认得,潘二看不明白但能大致听懂,韩秀峰一念完他便惊诧地问:“四哥,我们重庆府也出过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道台?”
“大学士都出过一位,出几位道台有啥好奇怪的。不过据我所知这位陈大人早去世了,而且他那个兵备道只是署理并非实授,署理的时间好像也不长。”
“能署理上也不错了,”潘二想想又问道:“四哥,吉老爷这又写的啥?”
“说起来惭愧,我韩四只是想省点花销,只是想混口饭吃,吉老爷却觉得我好像费了多大心血,做了多少事似的,竟然也帮我写了一篇记,还让赶紧去找石匠刻碑。”
“这是好事啊,四哥,再念念,吉老爷到底是咋说的!”
“不念了,说心里话,这碑我都不想刻。”
“念念呗,这儿又没外人。”
“好吧。”韩秀峰拿起吉云飞亲笔写的《翻建重庆会馆记》,一脸不好意思地念道:“巴县韩君秀峰,字志行,力倡翻建会馆于宣外之米市胡同。既成,嘱余为记。京师会馆之设……韩君来京候补,尝寓旧馆,后兼旧馆首事,叹其即于废也,志修之。”
“还有呢?”潘二好奇地问。
韩秀峰放下吉云飞的文章笑道:“还有就是京官外官、老家士绅和在京商人慷慨解囊,我韩志行日夜操劳,总算把会馆翻建起来之类的。”
潘二追问道:“没提我?”
“没有。”
“没提就没提吧,谁让我潘长生上不了台面呢。”潘二很是羡慕韩秀峰的名字能刻到会馆的石碑上,想想又问道:“四哥,巷口书肆的掌柜昨儿晚上让伙计来问你啥时候把底稿送过去,说你跟他谈好的,要刊印啥会馆征信录,到底有没有这事?”
“有这事,”韩秀峰翻翻这几天整理了近一半的《重庆会馆收捐清册》,苦着脸道:“潘兄,这儿没外人,我也不怕你笑话,我正为征信录的事发愁呢。”
“发啥愁?”潘二不解地问。
“举头三尺有神明,报应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真要是遭报应,报我韩四身上没啥,可不能报在你嫂子和你嫂子肚子里的娃身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