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制台的家人,又不是制台大人,他说了不算。”
“他说了不算,可我们的银子不就白花了,整整两千两!只署理了四个半月,连本钱都没赚回来!”
“事到如今说什么也没用。”方士枚长叹口气,沉吟道:“新巡检不是还没到任吗,他一天没到任,你哥我一天还是巡检。别在这儿抱怨了,赶紧去找李秀才,就说我要办生辰,让他多写几封请帖,写好让储成贵他们去请那些乡约、保正。”
“哥,你上个月刚办过生辰。”
“上个月是我的生辰,明天是我家老太爷的生辰,老太爷不在身边一样得办,再不办等新巡检到任想办都办不成。”
方士俊反应过来,连忙道:“好的,我这就去找李秀才。”
“去吧,顺便交代下厨房,让厨房准备几桌酒菜。”
“知道,哥,我去了。”
……
海安巡检司分辖的地方是蛮大,沿运盐河从东往西一百多里,辖海安、胡集、曲塘、白米、姜堰五个大小市镇和两百五十多个村庄,可巡检不是知州,只负责保甲,管不了税赋。辖下的那些士绅只会巴结大老爷,不会巴结他这个巡检。辖下的那些百姓又一个比一个穷,别说平时没啥事,就算有啥事他们也不敢见官,而那些百姓不见官,他这个巡检自然捞不着什么好处。
不过这缺也不是一点油水也没有,只是没那个能耐去捞。
东边是两淮盐运司的角斜场和栟茶场,东北边是两淮盐运司的富安场和安丰场,一年不晓得有多少条盐船要经过海安,可那些夹带私盐的运商来头一个比一个大,不是一个小小的巡检敢招惹的。而那些私盐贩子一个比一个猖狂,他们不但人多势众,有的甚至有鸟枪兵刃,巡检司衙门的那两个皂隶和十几个弓兵根本不敢上前,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想到署理海安巡检司这四个半月,真是守着金山银山要饭吃,只能靠办生辰跟一帮穷鬼搜刮点银钱,方士枚心里别提有多窝囊。
正琢磨着今后该何去何从,方士俊办完事回来了,一进门就嘟囔道:“哥,全交代下去了,反正是在这儿办的最后一个生辰,酒可以掺点水,菜也用不着多好。”
“那是,总不能办来办去办赔了。”
“哥,张二有没有说那个新来的巡检姓什么叫什么?”
“信中提了,大老爷的信里也写了,”方士枚往炉子里添了两块柴,抬头道:“姓韩,叫韩秀峰,字志行,四川巴县人,监生出身。”
“有没有提姓韩的长什么样?”
“提了,身中,面白,无须,道光十四年生的,今年才二十二。”
“才二十二就能补上缺,还是带缺出京的,哥,照这么说那个姓韩的有点来头!”
“来头大了,张二在信里说这位韩老爷是甘肃布政使的内侄,江苏巡抚和江宁布政使又正好跟甘肃布政使同年,人家又是带着缺出京的,这个面子制台大人不能不给。”
“既然他这么大来头干嘛来抢我们的饭碗,他一来我们去哪儿?”方士俊苦着脸问。
方士枚紧锁着眉头道:“我也正为这个发愁呢,张二在信里说给我们两条路,要么留在泰州等着委署,说这位韩老爷来头大不是什么坏事,有巡抚大人和藩台提携,指不定哪天就高升了,他一走我便能接着署理海安巡检司。”
“他要是不走怎么办?”方士俊想了想,又问道:“第二条路呢?”
“回江宁等着委署,说要是有差事会紧着我委,要是有缺空出来会紧着我去署理。”
“江宁那么多人等着委署,张二这话能信吗?”
“所以我觉得还是在泰州等着委署靠谱点,大老爷年事已高,现在都不怎么管事了。去泰州虽然一时半会儿署理不上缺,但只要天天去州衙点卯,催收税赋、办理漕务河工的差委应该少不了,至少不会跟以前在江宁那样坐吃山空。”
方士俊无奈地说:“也只能这样了,反正我听你的。”
方士枚点点头,随即叮嘱道:“新巡检就这几天到任的事你晓得就行了,千万别跟下面那些人说,要是传出去这生辰都办不好。”
第二百一十一章 仪真
周兴远拿了韩秀峰管潘二借的五百两银子,第二天下午就差人喊韩秀峰去制台衙门。照理说新官到省要先叩拜制台,不晓得是他这个官太小,还是制台大人太忙,在门房里等了近一个时辰也没被召见。
不过事总算办成了,制台衙门的书吏从一堆公文中找到他署理海安巡检司的公文,当着周兴远面让他缴销官凭,然后又当着二人面起草了一份公文交给制台的家人,让制台的家人拿进去盖上关防再发往泰州。
韩秀峰不想在江宁耽误时间,也没有直奔泰州,跟周兴远道别之后便回客栈收拾行李,去下关码头雇了条船先赶到扬州府辖下的仪真县。把船钱结了找了个客栈安顿下来,然后换上官服去县衙拜访县太爷。
仪真知县都棨森怎么也没想到泰州辖下的海安巡检会来拜访他,而韩秀峰一样没想到堂堂的一县正堂竟吸食鸦片,居然要先过足瘾才有精神说话。
“韩老弟,你要不要来几口?”
“谢都老爷美意,秀峰真不会。”
都棨森意犹未尽地放下烟枪,从丫鬟手里接过热毛巾擦了把脸,用带着浙江口音的官话一脸不好意思地问:“让老弟见笑了,我是不吃几口真不行。对了,你刚才说什么来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