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书院的几个学生摇身一变为监工,正领着一帮百姓在平整土地。
韩秀峰一上岸,顾院长的侄子顾谨言就迎了上来,把二人邀到凉棚里指着用茶瓦压着的图纸说:“韩老爷,这是家叔请泰州的杨师傅绘制的图,不但请杨师傅来看过,也从如皋请风水先生来看过,他们说衙署、大营和各仓这么建最合适。”
“还要建衙署?”韩秀峰笑问道。
“韩老爷,您现而今是运副老爷,怎能没衙署!”顾谨言拱拱手,眉飞色舞地说:“整体布局坐北朝南,这儿是韩老爷您的运副署,东边是都司署,营房在都司署后头。西边是镇上的善义仓、凤山周边各村的社仓和盐捕营的营仓。门口修一条路,河边再修一个码头!”
粮正从各场源源不断往这儿运,打谷场边上的那十几间用来储粮的民房已经装不下了,加之镇上本就没义仓,各村之前也没建社仓,所以顾院长等士绅想借这个机会把义仓和社仓建起来。
韩秀峰看着图纸微微点点头,顾谨言像是受到鼓舞一般又如数家珍地说:“运副署前后五进,这儿是仪门,两边是公房,这儿是大堂,然后是二堂。这一进是书房和见客的地方,从这儿往里是内宅,内宅也是两进。
仓区布局一样坐北朝南,这儿是大门,这儿是前院,从这往北是后场。门房宽七间,进深四椽,明间开双扇板门,两侧为公房,中间这三间是供奉粮神的大殿,再往里便是六排仓房,每排七间,单檐硬山顶,后头这一片空地要平整夯实,留作收、晒粮之用……”
都司署和盐捕营的营区同样规划的面面俱到,能想象到建成之后会有多壮观,多气派。韩秀峰没想到他们搞这么大,禁不住笑道:“谨言,你们有没有算过按这图建,要花多少银子?”
“韩老爷,我们这儿是海安,又不是泰州,工钱真用不了多少。至于材料,我们打算挑实用的,不买那些花俏的。尤其营房和粮仓,能住能用就行,无需雕梁画柱。家叔请泰州的大师傅估算过,有五六千两足够了。”
“五六千两真够?”
“真够,不够您拿我是问!”
“那要建多久?”
“最多三个月,要是三个月还没竣工,您一样拿我是问!”
想到凤山上的那些庙宇也就是普普通通的青砖瓦房,不但用料不讲究,而且一样没雕梁画柱,跟去年在京城翻建会馆完全是两码事,韩秀峰忍俊不禁地说:“既然你们都想好了,就照这图上建吧。银子的事不用担心,运司衙门虽大不如以前,但五六千两还是拿得出来的。”
“能为韩老爷效力,是晚生之幸。”
“自个儿人,幸什么幸?走,去你们书院吃中午,今天中午吃啥?”
“韩老爷,晚生不晓得您和李老爷要来,一点准备也没有,刚才过来时好像听做饭的说中午吃青菜豆腐汤。”
“青菜豆腐汤就青菜豆腐汤,吃清淡点好,致庸,你说是不是?”
“是,四爷说得是,清淡点好,清淡点好!”
……
就在他们说说笑笑去凤山书院蹭饭之时,苏觉明也正在保甲局蹭饭。
保甲局的伙食还不如凤山书院,白米饭管够,菜只有腊月里腌的咸菜,但对那些过惯苦日子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肉的青壮们而言,能吃饱饭就不错了,一个个蹲在院子里吃得津津有味,渴了就去缸里舀水喝。
顾院长、余青槐和王千里不但是海安最德高望重的士绅,现而今还全是官身,不能跟庄稼汉一样蹲在地上吃,而是围坐在堂屋里八仙桌边吃,并且比青壮们多一个红烧肉和一个蛋花汤。
苏觉明边吃边忍不住问:“顾院长,余老爷,方巡检又不是没来请您几位,您几位为什么不去?他那边摆了酒席,吃得比这好!”
“人家是宴请那两个候补官的,韩老爷都不去,我们去算什么?”
王千里话音刚落,顾院长就抬头道:“食不言寝不语。”
“哦,吃饭吃饭。”
苏觉明心想吃饭都有这么多规矩,以后不跟你们一道吃了,就这么闷头吃完碗里的饭,坐在一边等三人全吃完,等烧饭的青壮收拾走碗筷,才端着刚沏的茶道:“顾院长,余老爷,王老爷,有件事小的不晓得当不当讲。”
顾院长跟他爹是多年的好友,自然不会把他当外人,下意识问:“什么事?”
“顾院长,韩老爷来海安好几个月了,要是搁太平年景,一定会差人把家眷接来。可现而今天下不太平,这兵荒马乱的,四川离这儿又远,家眷肯定是接不过来的。”
“这倒是,离家那么远,怎么团聚。”
“我是觉得夫人来不了,他身边不能没个人!您老想想,别说韩老爷这样的从五品运副,就是周围的那些个场官,哪个不是三妻四妾,哪个跟韩老爷这样房里连个伺候的人都没。”
“还真是,顾院长,这事我们早该想到的。”余青槐深以为然。
王千里也觉得韩老爷就这么孤零零的不合适,沉吟道:“既然想到了,那就赶紧办!顾院长,要不我走一趟泰州,看能不能帮韩老爷买两个使唤丫头。”
想到韩秀峰的为人,顾院长喃喃地说:“买一定是能买到的,只是买回来之后呢,韩老爷什么样的人你们又不是不晓得,万一韩老爷不要怎么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