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他在扬州做那么多年官,居然看不出隐忧,真是鼠目寸光!”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说这些了,”韩秀峰轻叹口气,话锋一转:“千里,你今天来得正好,其实我也有件事准备跟你商量商量。”
“什么事?”王千里下意识问。
“你刚才说不晓得这个州判能做多久,其实我一样不晓得现而今这南岸厅同知能做几天。朝廷要是跟之前一样让我去别的地方领兵倒也罢了,可要是给个别的差事,不再让我领兵,陈虎、吉大吉二和葛二小这些从海安带来的兄弟到时候咋办?”
“四爷,您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风声倒没听说,消息一样没有,只是想到陈虎他们现而今都是官身,不是千总就是把总,不能再跟以前那样说跟我走就能跟我走,我心里就有些不踏实,所以想做点准备。”
“那怎么办,他们好不容易做上官,总不能就这么让他们辞官吧?”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怎会让他们辞官。我是这么想的,现而今的河营又有了那么多家眷,跟之前的河营没啥两样了,与其让他们全呆在祖家场,万一哪里战事吃紧又被调走,不如跟以前一样把他们洒出去分防汛地。”
想到当时是韩秀峰提出不再分汛驻守,甚至把沿河的那些衙署兵营都变价发卖了,现在他再提出让兵勇们分汛驻守显然不合适,王千里猛然反应过来,不禁笑道:“这倒是个办法,而且这也不难。四爷,要不我回去之后就陈请北岸厅,就说河段上的材料经常失窃,请调百十个兵勇去河堤上驻守。”
“跟以前一样分成几汛,每汛派十几兵勇驻守就够了,人不要太集中。”
“明白,可这么一来您这边就没几个人了!”
“我这边也没啥事,既然没啥事要那么多人做啥子?”
“好吧,我回去就办,只是石老爷那边……”
“石老爷那边我去说,”韩秀峰笑了笑,又说道:“河营剩下的这两百多号人,要是跟之前一般分派到各河段驻守,归沿河的管河通判、管河州同和管河县丞、主薄节制,吴大人一定很高兴。”
“他自然高兴,至少不用担心再让他协济粮饷了,可这么一来您咋跟皇上交代。”
“能战之兵几乎全调走了,你觉得皇上和京里的那些王公大臣还会记得我河营?”韩秀峰想了想,接着道:“总之,皇上那边没啥好担心的,只要安顿好陈虎和吉大吉二他们,我也就放心了,你将来衣锦还乡也不至于无颜见江东父老。”
想到陈虎和吉大吉二等人不但是韩老爷从海安带出来的,也是自己的同乡,王千里喃喃地说:“这既是您的事,一样是我的事。四爷,您放一百个心,只要我王千里在河道当差,就算想尽办法也要护陈虎和吉大吉二他们周全。”
第五百一十七章 吴家兄弟
夜幕降临,枪炮声渐渐停歇,营里的伙夫开始生火烧饭,抬头望去,分不清天上弥漫的是炊烟还是尚未消散的硝烟。
回想起过去这两个月的经历,再探头看看壕沟对面不到三百步的长毛营寨和更远处的城陵矶,吴忠义感觉像是在做梦。不敢相信竟跟长毛真刀真枪厮杀了这么久,更不敢相信这仗打得竟如此顺风顺水,先是在大桥三战皆捷,阵斩长毛两千多,紧接着又连破长毛扎在高桥的九座营盘。
那些个长毛已经被杀破胆了,吴忠义相信有用兵如神的罗泽南罗老爷在,收复城陵矶,剿灭退守至城陵矶的那些长毛是早晚的事。
正暗下决心等攻下城陵矶之后手脚一定要快,不能再跟上次一样被左哨捷足先登,豁出命杀了十几个长毛,还折损了三个兄弟,却没能缴获到几两银子,身后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二哥,侦探所和采编所来人了。”
“侦探所和采编所是做啥子的?”吴忠义缓过神,转身看着弟弟问。
吴忠肝踮起脚跟探头看了看阵前,一边跟当值的弟兄们举手打招呼,一边笑道:“就是专事打探军情的,把打探到的军情再编写成册,呈给大帅看。听人说他们好像全是粮台的人,全是大帅的亲信,不能得罪!”
吴忠义之前只听说过营务处和总粮台,从未听说过总粮台下面还分设什么侦探所和采编所。但想到营官不但大多是读书人,而且大多是罗老爷的学生,觉得还是应该以礼相待,示意老三罗忠胆盯着点壕沟对面的长毛,随即扶着刀边往营里走边问道:“来了几个人?”
“拢共来了六个,领头的是个姓张的老爷,带了一个书办,还有四个兵勇。”
“来找我的?”
“二哥,你是哨官,不是来找你,难不成是来找我的?”吴忠肝反问一句,想想又忍不住笑道:“别担心,肯定是好事。”
“你咋晓得是好事的?”
“我跟送他们来的那个兄弟打听过,人家说张老爷是来提审咱们昨晚生擒的那个长毛的。幸亏我留了个心眼儿,没让弟兄们把那个长毛弄死,要是弄死了没个活口,张老爷大老远跑过来审谁?”
吴忠义很尊敬也佩服读书人,尤其是用兵如神的罗泽南,但又觉得总粮台的人这会儿跑阵前来提审长毛像是在抢功,不禁嘀咕道:“我估摸着城陵矶再有三五天就能攻下,仗都打到这份上了,有锤子军情好打探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