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这江山能不能保住,韩秀峰要是不提,潘二真不会往这上面想。
韩秀峰一提,潘二赫然发现非常有道理,喃喃地说:“四哥,我听你的,我也不出去了。”
“长生,出不出仕先不着急决定,但县城的差事你不能就这么丢了。道台也好,府台和县太爷也罢,他们都是流官,对川东的安危既不会跟我们这些本地人这么上心,靠那些衙役和那点税银厘金他们也保不了我巴县平安。”
韩秀峰深吸口气,接着道:“天下大乱,我四川早晚也会乱,一旦乱起来只能靠我们自个儿!所以你得赶紧回县城,跟江宗海、关允中他们一道牢牢握住保甲局和石龙、文经、地藏、玉皇等团。”
“对对对,这兵荒马乱的,我们手里不能没兵!”段吉庆深以为然。
“好,我等会儿就回去!”潘二急忙道。
韩秀峰抬头道:“再急也不急这一会儿,再说我还得给伍奎祥和刘山阳写封信,写好你帮我带县城去交给江宗海。”
潘二猛然反应过来,禁不住笑道:“松坎大营和羊角大营那边一样是咱们的兵!”
“不是咱们的兵,而是咱们川东的兵。”这种事韩秀峰不想说太多,随即话锋一转:“对了,钱俊臣这些天在忙啥?”
段吉庆连忙道:“前些天忙着找钱庄票号,想借银子先采买盐粮,甚至声称谁家要是愿意帮着垫,他到时候会陈请胡大人让谁家代办湖北粮饷甚至藩库。可他不但只是个戴罪效力的已革通判,而且名声又不好,谁也不敢相信他。
后来又忙着拜访湖北商人和本地士绅,说湖北战事有多吃紧,说啥子唇亡齿寒,想保巴县平安,就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没想到真有一些湖北商人被他说动了,竟让他筹了一万多两银子,买了四十多船盐粮先送走了。”
“他走了?”
“他没走,他让随从护送那四十多船盐粮先走的。他后来回了趟老家,招募了三百多青壮,其中有十几个子侄。把人领到巴县既没钱又没粮,就这么赖上了江宗海。江宗海是湖北人,见他一个外人对湖北都如此上心,不好意思坐视不理,只能硬着头皮帮着召集湖广商人劝捐,又让他筹了几千两。”
韩秀峰下意识问:“他招募青壮做啥子?”
段吉庆苦笑道:“打算带那些青壮去湖北平乱,人全在保甲局,每天跟着文经团、石龙团操练。整天跟青壮们同甘共苦,那些青壮不眠他不入帐,青壮们不吃他不用饭,甚至跟青壮们一道在校场上舞刀弄棒。王大人念及同年之谊,也同情他的遭遇,去武庙劝过好几次,见他不为所动,只能留下一百两银子打道回衙。”
“他的心已经死了,他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韩秀峰暗叹口气,回头道:“长生,待会儿我去你嫂子那儿取五百两银票,回去时帮我捎给他。”
第六百二十三章 你是志行推荐来的人!
昨天中午,收到新安分号和上海分号通过票号发回的五大箱报纸、书籍和照片。
王乃增和庆贤召集各房翻译,一直翻译到三更天,直到把洋人的报纸都翻译过来看了一遍才回来歇息。本打算多睡会儿,没想到被外面那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给吵醒了。
“思淮,今儿个什么日子,外头怎么又放炮?”王乃增爬起身走出来呵欠连天地问。
“厚谊堂”明面上的掌柜杨清河的二儿子杨思淮急忙放下笤帚,一边去洗漱准备伺候王乃增洗漱,一边笑道:“先生,今儿个殿试放榜,外面的那些会馆可热闹呢,连重庆会馆的温掌柜一大早都差人来请袁侍卫、老余叔和小山东晚上去吃酒。”
二十几天前,苏觉明从上海发回任钰儿在英吉利领事馆做客时打探到的一个消息,说英法两国跟俄罗斯的仗打差不多了,交战双方正准备议和,对朝廷而言绝不是一个好消息,所以王乃增这些天忙得焦头烂额,只晓得张之洞落第了,别的事真无暇过问。
杨思淮这么一说,王乃增下意识问:“殿试放榜了?”
“放榜了,听外头的人说皇上亲御太和殿传胪,钦点翁心存翁大人家的二公子翁同龢为状元,山东济州的孙毓汶为榜眼,浙江钱塘的洪昌燕为探花,赐翁同龢、孙毓汶、洪昌燕三人进士及第,二甲钟宝华等一百人进士出身,三甲孙彦等一百十三人同进士出身!”
想到翁心存现而今已是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翁家老大翁同书正在帮办江北军务,王乃增不禁叹道:“父子三进士,还出了个状元公,翁家这会儿一定门庭若市。”
“这是自然,小的估摸着这会儿他家门口车都停不下。”
“重庆府各州县中了几个?”
不等杨思淮开口,听见动静提着热水从外面进来的余有福便笑道:“禀王先生,我们重庆府这次中了一位,永川的邵涵邵老爷,以三甲一百一十二名得赐同进士出身!”
“我上次去你们府馆,见这次来应试的举子不少,怎么就中了一个?”王乃增低声问。
“能中一个已经很不容易了,会试放榜那会儿小的就听敖老爷说文风最盛、出进士翰林老爷最多的成都、内江、南充、泸州、宜宾、遂宁、阆中和我们重庆府的巴县、长寿、江津等县这次没考好,那么多举人老爷来应试结果全落第了,一个也没能中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