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派谁去总理海防事这一问题上,几位王公大臣也都认为应派最了解洋人的人去,换言之应从“厚谊堂”挑人!
最佳人选当然是前通政司参议韩秀峰,甚至已下旨命韩秀峰“移忠作孝”即刻回京领凭,然后去天津署理长芦运同。可远水解不了近渴,并且谁也不晓得韩秀峰会不会奉诏。
皇上和文庆等人想来想去,最终决定命血气方刚、年富力强、勇于任事的崇厚去,并且是直接署理长芦盐运使而不是署理长芦运同。
想到天津那边只有一个韩宸,崇厚到任之后手下不能没几个会练兵打仗的,文祥起身道:“去天津效力也好,永祥,事到如今我也只能帮你在京外谋个差事。不过去了得实心办差,踏踏实实为朝廷效力!”
“谢大人提携,大人放心,我一定……”
“听我说完,”文祥想了想,接着道:“谋个差事不算难,至于能帮你谋个什么缺,我不敢打保票。再就是你不能就这么去,回头我帮你去都统衙门求份去固安办差的公文,等求着之后去一趟固安。”
“去固安做什么?”永祥忍不住问。
“去拜见北岸同知王千里,顺便去看看你那些河营的老部下,问问他们愿不愿跟你一道去天津效力。”
永祥糊涂了,愁眉苦脸地说:“文大人,且不说我这个参将已经被革了,就算没被革职,就算河营的那些兄弟愿意跟我去天津效力,这兵也不是我永祥想调就能调的!”
“这无需担心,只要他们愿意去,兵部那边我会帮着想办法。”想到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文祥又回头道:“云清兄,你帮着给王千里写一封信,写好之后让永祥带去。”
第六百二十五章 上海分号
王千里不但补上了缺,还升任永定河北岸同知,成了正儿八经的正五品朝廷命官,当年不愿意出远门而没一起去京城的余青槐真有些羡慕。
在老家过得是悠闲,可悠闲的同时又有些寂寞。
正静极思动,任钰儿托人从上海捎来封信,想请他和顾院长安排几个团勇,送余三姑母子去上海跟她团聚,甚至托人捎回五十块银元作路费。
顾院长去问了下余三姑,余三姑果然不放心任钰儿一个人在上海,并且想着孩子已经快三岁了,在镇上的明道书院念书将来不会有大出息,早就想带孩子去找任钰儿。
余青槐就这么雇了条船,叫上六个老实可靠的青壮,亲自护送余三姑母子来上海。
照着信中的地址找着任钰儿,竟发现任钰儿不是住在县城,而是住在英吉利租界一栋新盖的小洋楼里。
院子不大,院子里有一个小花园。
院墙很高,外头的人想爬进来没那么容易。
洋楼上下三层,一楼是客厅、餐厅、厨房和下人住的屋子;二楼有一个小客厅、一个书房和两间卧室,三楼全是客房。洋楼后面也有一个小花园,还开了一个后门。所有家具和摆设全是西洋式样,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余青槐坐在客厅里喝了一会儿茶,等任钰儿帮余三姑和任雅恩的遗腹子任承志安顿好走下楼,才微笑着问:“钰儿,你怎么住洋人的租界,怎么不住城里?”
任钰儿微微一蹲道了个万福,一边招呼余青槐用点心,一边笑盈盈地说:“余老爷有所不知,上海县城虽收复了,但也几乎被战火摧毁了。要不是巡抚大人走前授意上海道蓝蔚雯蓝大人和年前到任的上海正堂黄芳黄老爷,以‘通匪’为由威逼‘船王’郁泰峰捐了二十万两银子,被战火毁坏的城墙、道署、县衙和学宫(文庙)恐怕都没钱修。”
“城里没法儿住人?”
“也不是没法儿住,而是住租界方便些。”
“方便?”余青槐不解地问。
任钰儿对余青槐和顾院长这两年帮着照应余三姑和弟弟余承志打心眼儿里感激,微笑着解释道:“余老爷,您过来时可能没注意瞧,门口那个宅院便是我四哥在上海为官时出资修建的四川会馆。他现在回四川老家丁忧了,就算没回四川老家也照应不到会馆,所以我住这儿能帮他照应着点,帮他守好在上海的产业。”
余青槐反应过来,想想又问道:“那这座洋楼呢?这座洋楼是谁家的产业?”
任钰儿不无得意地说:“也是我四哥的,不过是我年前刚帮他置的。”
余青槐追问道:“这座洋楼值不少银子吧,你哪来这么多钱的?”
这栋洋楼原本是一个洋商的,不但吴健彰出了钱,连“船王”郁泰峰为了脱罪也出了四千银元,此外上海县丞周兴远也出了一千两,任钰儿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跟余青槐解释,带着几分尴尬地说:“这事一时半会也说不清,余老爷,房间帮您收拾好了,您就住二楼。您带来的那几个兄弟也安排好了,让他们住对门会馆。估摸着苏觉明也该回来了,等他回来之后让他陪您吃酒,给您接风洗尘。”
余青槐意识到这栋洋楼十有八九是别人送的,立马换了个话题:“觉明还好吧,他在江海关的差事办得顺不顺?”
“他挺好的,至于差事……他这个帮办委员做得有些名不副其实,几乎不用去衙门点卯,就算去了也不好插手关务。”
“此话怎讲?”
“这事说来也话长,刘丽川等天地会余孽刚开始犯上作乱那会儿,洋商就不给江海关交税了。后来英吉利、法兰西和美利坚三国领事甚至设了个关税管理委员会,分别指派威妥玛、史亚实、贾流意三人为税务司,代征关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