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不是战争时期,打仗的时候为了吃饱肚子,皮带都能切块丢锅里熬煮。
早餐吃到八分饱,田信神情惬意,端着水果熬煮稀烂,已经放凉口感微微酸甜的野果汤缓缓饮用,这果汤熬煮的很是细腻,放凉后有凝结果胶的现象。
田信见关姬已经擦拭唇角,想到刘禅最近的生活,就问:“陛下近来可好?”
关姬一愣,摇头:“不知具体,只知皇后颇感困扰,不知该何去何从。”
见自家老爹都放弃当面教育皇帝,她又有什么义务去教育皇帝?
出乎刘禅的预料,不仅关羽没有管他,关姬也没有管他:不会管他犯下的错误,也就不会去管他的生死、未来。
可以不管刘禅,却不能不管皇后。
皇后肯定是不能继续当皇后了,到底是跟着刘禅去海外,继续维持一国之母的威仪;还是留在关中再嫁……对皇后来说是一件很难抉择的事情。
田信也给不出好意见,难道放纵管理,让去做一个自由、享乐的大唐版本的新朝公主?
故田信追问,关姬也是困扰,给不出准确答案。
看来皇后自己也没想明白未来的归宿,可惜形势已经不允许她继续当皇后,不然她想当一辈子的皇后。
第八百七十六章 不同轨
司马懿参与的御前廷议并未带来什么有效意义的改进,提倡的久守必失、预防人心思变,以攻代守,干扰田信代汉,分离汉室老臣等等之类的提议也只是个提议。
会议结束,曹爽陪曹叡在园林中散布,曹爽眉目不展带着忧虑情绪。
作为大魏目前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之一,国势衰败令他苦恼不已,只恨自己没有力挽狂澜的本事。
虽说如此也能看明白司马懿的用意,也清楚司马懿的提议注定不可能施行……朝廷花了那么大的代价,才达成了暂时停战协议。
很大的代价,很宝贵的停战协议。
自武皇帝与汉成祖皇帝争夺汉中以来,整个大魏就连年作战,从最初的主动调集兵力攻伐汉军,再到后来心疲力竭的应对汉军、府兵一轮轮的进攻。
从曹爽开始有记忆的时候,整个大魏就是不断的在打仗。
曹爽如此,曹叡也是如此。
当年武皇帝巡视东南,带着他与妹妹随军;那年江淮地多雨,益州战事又快分出胜负,武皇帝才舍弃孙权,去处理更为棘手的汉成祖,抢先一步对汉中张鲁发动攻势。
最后旷日持久的汉中拉锯战爆发,从此大魏士民连年鏖战,以至于中原被打空。
若不是有孙权时不时能给与汉军重要的一击,以汉军的推进速度,或许早已扭转天下格局。
所以面对这个宝贵的停战协议……不止是曹叡、曹爽,绝大多数的魏国官吏、士民都很是珍惜。
对于司马懿不切实际的提议……曹叡反应比曹爽更平静,也就一笑了之。
司马懿提出一个无法实行,还会招惹各方面诽议、不满的提议,除了表达坚定的抵抗态度外,估计还想以此污染自身的名望。
或许只是为了自保。
猜测到这个目的,也就没有必要细细深究,暂且揭过就好。
反正人是有记忆的,魏国百官士民不会忘记司马懿的态度,南边那些人也不会忘记司马懿做下的旧事,说过的话。
曹叡、曹爽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活状态,过着有一日是一日的日子。
大魏可以躲在宫里做甩手掌柜,可三省六部的重臣们不能真的就这么干等着。
谁都不甘心引颈就戮,也不愿放弃现在的身份地位。
乱世浮沉几十年、家族几代人、十几代人攒下的基业、社会地位,哪能说放弃就放弃?
走在路上被平民不屑瞥一眼都值得拼命、杀人的时代……若非情非得已,谁又愿意宣扬、谋求什么‘以和为贵’?
如何更好为未来的决战做准备,是绝大多数重臣谋求的共同目标。
于是大魏重臣们再一次提倡铸造、流通五铢钱,以振兴经济的方式增加国力、可动员力量。
神宗皇帝时期就短暂的推行过五铢钱,因为各种原因又不得不放弃,继续以布帛、谷物为货币。
帛谷做货币,是战争时期一种不得已的办法,是战时经济的一部分。
可汉军也处于战时,为什么能顺利推广五铢钱?
大概是汉军腹心区域内的吏民对战争长远的未来抱有很大的希望、信心……最重要的是对方治下始终维持着经济贸易,各种商业行为的日益活跃,助长了对钱币的需求。
各种贸易活动里,蜀锦又是硬通货,江东、大魏都在以各种渠道购买。真的是应了那句话,神宗皇帝花钱买的每一匹蜀锦,都变成了汉军的坚韧盔甲、锋利兵器。
不管汉成祖、诸葛亮还是田信,都在努力保护治下的商业,打击豪强垄断,让利于民,刺激民间的生产积极性、经商积极性。
远近山民都来投奔,达到了人聚、财聚的综合目的。
为了保护脆弱、日益壮大的商业、手工业,和治下百信的生活水准;汉军几次决战获胜却不得不退军,原因就是征多少粮,就打多少钱粮预算的仗。
从不会因为战争的进度做杀鸡取卵的事情,甚至为了帮助中原兖豫二州的逃难士民迁移南阳,北伐汉军倾尽储备军粮,带着兖豫士民完整撤回南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