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军有八万,今日调动后,有四万披甲吏士每月军粮支出六万石;余者支出三万石,共米麦九万石,豆两万石。”
“本月下旬后军将移镇荆州,四月时军粮支出将在十三万石,豆三万石,五月时汉王率中军抵达,军粮耗费十九万石,豆五万石。”
杨仪轻叹一口气:“六月时,我军军粮将有二十一万石,豆料缺额三万石。期间若魏增兵,我军增派甲兵,那六月初存粮至多不过十五万石。待那时,荆州将有十八万大军,每月需要军粮二十八万石,豆料八万石。”
他看向关羽,神色认真:“君侯,至六月,军粮缺十三万石,豆料缺十一万石。”
荆南多种植水稻,又因为战争导致长江以北的冬小麦种植延后,多改为春小麦。
小麦减产是必然的,水稻又晚熟。
关羽眯眼:“这还没算大小官吏月俸,也没算三万余降军口粮。若是将万余江东军交还江东,换来的粮食也仅够维持官吏俸禄,降军口粮。而这批降军,已留不得,该置换军粮,以全同盟之义。”
关平问:“父亲,江东每月输米于荆州,可是要反悔?”
“魏军大举来攻,江东自顾不暇,哪里还能运输军粮?我军若强索军粮,反倒会给孙权背盟口柄。”
关羽说着看田信:“孝先,孟起有宛城之坚,足以固守。我所虑只有孝先这一路,不论堵阳,或者历阳,皆小城而已。徐公明用兵严谨,喜步步为营之术,孝先亦当谨慎对待。”
田信郑重应下,看来曹仁、徐晃真的开始动员军队了。
南阳贫瘠令人发指,颍川也强不了多少。
这是汉、魏双方勒紧裤腰带打仗,估计除了军队、官吏、豪强之外,余下的人都得饿肚子。
国运之战,兴许就在今年。
想着一叹,关羽看他,田信解释说:“魏军不恤民力,我军即便大破敌军,也无法就食于敌,今岁进据中原、关中无望。魏军布置,可谓毒辣凶残。”
自己没有充足的粮食储备,魏军控制的关中、中原也因战争穷的叮当响,打赢了还真没一点好处。
江东的粮食,真的是天下时局变动的最大变量。
也不敢想象,十八万大军聚集在荆州,又从益州运粮……虽说顺江而下虚耗很少,可这种形势不改变,那荆州、益州都存不下粮食。
而魏国的河北却能长久休养民力,还有青徐二州。
失去江东的粮食,面对被曹操移民搞废的关中、中原,真让人感到头大。
或许徐晃、张郃这次进军南阳,就是为抢粮、破坏生产来的。
把南阳郡弄成淮南一样的第二个无人区,那荆州军北伐的困难将直线上升。
第一百零五章 遣归
早前曹丕、孙权之间依旧讨价还价没完没了。
曹丕忧愁,孙权也忧愁。
行动力极强的曹丕则跑去咨询新封的魏寿乡侯贾诩,请教良策。
至于孙权,就算想设立一个吴寿县用来封国家栋梁为吴寿亭侯、吴寿乡侯,估计也就想想而已。
关羽水淹七军以来如蒙神助,已让汉寿这个地名混合流行的占卜、箴言有了另类的韵味。
魏寿乡侯贾诩提议后,曹丕又询问卫尉程昱,程昱也支持贾诩的意见。
这两位出门坐抬撵的老人,一个毒,一个狠,给曹丕的建议自然是很实用的。
于是一场起于关中,颍川、汝南、九江、青徐的战线被曹丕组织起来,而极具行动力的曹丕则在三月初亲率大军出邺城,前往许都,并巡视沿途的青徐。
青徐二州的牵招、臧霸若不想反,只能低头服软,接受新的调令。
曹丕的行动力真的很强,强的令人发指,尤其是杀人方面。
曹植有个挚友叫丁仪,支持曹植夺嫡,魏讽之乱后,曹操以丁仪接替魏讽担任丞相府西曹掾,可见器重、信赖。
可曹丕一月底继位魏王,二月初就将丁仪杀死,并诛满门。
因为诛杀了丁仪兄弟满门,许多人不清楚丁仪的来路。
首先,曹操之前的正室夫人是丁夫人,夏侯渊的妻子是丁夫人的妹妹。丁夫人无子,收养曹昂,曹昂成为嫡子后战死宛城,丁夫人跟曹操闹离婚,曹操屡屡道歉也没用。
丁夫人这么有底气,不仅在于娘家强势,也在于曹操的母亲姓丁,丁家是不逊色曹家的谯沛门阀,两家世代交好、联姻。
若不是曹丕破坏,曹操就将清河公主嫁给了好友之子丁仪。
曹丕以令人反应不及的速度诛杀丁仪兄弟满门,威慑性十足。
名门出身、世代姻亲的同乡,跟谯沛各家关系亲密又如何?
还不是说杀就杀,一杀就是满门?
魏讽之案中诛杀再多的人,也没几个谯沛人,现在曹丕用丁仪兄弟的头颅,彻底震慑了所谓的元从乡党。
之后亲率大军前往青徐逼迫牵招、臧霸,大军在津口排队渡黄河时,有军吏争先。当即被行军长史贾逵斩杀,大军肃然,军容顷刻间齐整。
就这样,曹丕率领大军抵达谯郡,传召臧霸,并派人拜牵招为持节护鲜卑校尉,让牵招直接去北方上任。
曹丕继位时,臧霸迁镇东将军,进爵武安乡侯,都督徐州诸军事,所以牵招目前只督青州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