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人人惊奇,曹休赶紧上前搀起将要跪拜的周魴,用一种欣赏、钦慕眼神细细打量:“我得子鱼相助,何忧江东鼠辈?”
周魴泪眼哽咽,还是强行单膝跪下:“某之余生,就托付于君侯!”
另一边张辽也从武阳关退军,向义阳郡行进,他也只率本部、乐綝、张虎一共三支军队七千余人抵达义阳郡,其他军队要么驻守武阳关,要么开赴芍陂听从曹休节制。
张辽来昆阳大营拜见夏侯尚,以明确彼此隶属关系时,却找不到夏侯尚。
准确来说他只找到了保管夏侯尚大印的夏侯霸,以及夏侯尚的护军贾逵。
贾逵虽然有拥立之功,可担任中原军团的护军依旧有些单薄,原本预定的护军人选是薛悌。
薛悌虽老,可是曹操的东郡老人,资历跟程昱是一个级别的。兖州之乱时,薛悌的功勋跟程昱类似,战后立马升任郡守。
后来的战功资历也是很深厚的,结果寒门出身信奉杂家学派的薛悌战死在汉口,导致贾逵的任用发生偏移。
贾逵原本是要派到曹休那里充当护军,现在只能调到夏侯尚这里以豫州刺史充任护军。
河东贾氏是郡望世家,贾逵少年时孤儿家贫,去姐夫河东柳氏家中过夜,走的时候把姐夫的好裤子穿走了……
早年贾逵、杨修、王凌三人相互友善,是支持曹植的,曹植的妻子崔氏,及崔琰、杨修先后被杀后,贾逵、王凌就不再支持曹植,转身支持曹丕。
现在局势稳定后,曹丕转手就把曹彰、曹植放出来坐镇一方,让中书令孙资、中书监刘放很难受,让司马懿、陈群这帮人也难受,最难受的还是贾逵、王凌这样经历相对出奇的人。
夏侯尚现在正做的事情,张辽无话可说,有些想不明白新一代领军人物的清奇思路。
这肯定是曹丕授意的,不然夏侯尚怎么敢?
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马
八月初二日,到了汉水流域秋汛之际,南阳兵各部乘船撤归,增固南阳战场。
江陵城中秋雨泛滥如若瓢泼,不出田信预料,新的南郡郡守李严前来上任。
不是田信能掐会算,而是资历、地位到了后,眼界里合适的人选就那么几个。
马良、李严验收府库核对账册后,算是交接完毕。
忙完这一切已到日暮时,雨势稍稍减小,李严在陌生的郡守府里散步,好熟悉这里。
儿子李丰随同散步,李严脸色沉肃:“诸人多劝我明日应拜谒关侯府邸,并遣人前往麦城递送拜帖。关侯府邸多女眷,我以为贸然登拜有所不妥。而麦城遥远,我实有心探望君侯伤势,又恐流言中伤、诋毁。”
李丰轻笑:“父亲是担忧君侯闭门不见?”
“呵呵。”
李严回了个笑声,田信途径江陵时发生的事情已经传到东征前线,吴懿劳师动众来迎接,田信见都没见;马良摆谱约定次日再见,结果马良差点没见到。
吴懿的脸面是丢尽了,只要吴懿还想要脸,今后会跟田信离的越来越远。
汉口决战后田信返回后方养伤,军功审计、申报,缴获物资分配等事都交给了李严负责。
李严也有些摸不准,不知道自己把事情做的好不好,反正有一点是公认的,他自己也认,他的这条命是田信拉回来的。
汉口决战最重要的东西就三样,一个是敌军首级,一个是缴获的战马,一个是缴获的铠甲器械。
敌军首级好分配,总斩获可以算在刘备头上,这是皇帝亲征,选人用将的是刘备,总战绩挂在刘备头上没问题。
汉口决战跟南岸夏口决战、江面水战也能合在一起计算,那两岸总指挥就是大将军关羽,汉口决战的斩获算在关羽头上也是合适的。
田信作为汉口战场的指挥、主将,拿到这笔斩获功勋也是合情合理的。
所以战役斩获功勋没人能抹除,李严也管不到这个层面的事情。
他能管理的是中低级军吏的战功审核,和缴获物资的分配。
羽林骑士、荡寇骑士损失的战马补充后,多出的都给了田信,众人对此没有异议。
唯一有争执的是缴获的铠甲,征北军扩编后就缺乏铁甲,可前线汉军遗弃了许多铁甲急需要补充。
缴获的铠甲勉强也就够前线汉军重新完成武装,没有盈余的,所以田信没得到新的铠甲份额。
其中关键点在于南阳兵的铠甲补充,南阳兵是出了名的穷。
郡尉邓辅五千人所部只有十分之一的铁甲,其他田豫、文聘两军麾下都是豪强部曲拼凑而成,为了从南岸快速撤离,他们遗弃了全部的铠甲。
而李严、黄忠残部也遗弃了许多铠甲,缴获的铠甲究竟是给征北军留一份,还是补充给南阳各军?
当时李严一冲动划出来补充给南阳各军,南阳各军毕竟要快速撤归参加防守战役,急缺铠甲。
这是一种合乎时宜的分配方式,本以为可以理直气壮去跟田信解释,可距离江陵越近,李严难免心虚。
谁让自己是南阳人?去解释这个问题,先天就有些立不住根脚,有扶持乡党、拉拢人心的嫌疑。
铠甲分配给南阳各军,哪怕这种行为再合乎时宜,也违背了军中能者多得的惯例、原则。
刘备不干预这件事情,关羽也没有干预,李严独自承担下一切责任,才有了现在的犹豫不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