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范额头流汗,礼仪姿态端庄,依旧口吻自信:“是,臣依天时而算,自不及河图洛书威能长远。”
孙权依旧捏须:“文则,若得河图洛书,助益国事能有几何?”
“大王,臣未睹河图真迹,不敢妄言。”
吴范顿了顿,又说:“何况河图当世奇珍,非人臣所能学。”
对此孙权持认可态度,微微颔首,问:“刘备欲用关张田之勇,这才大肆笼络。以文则观之,蜀贼何时自乱?”
“大王,涉及那人,臣算不准。”
吴范抬头:“非但是臣,北方朱建平亦难测算,那人实乃不测之相。”
“不测之相?”
孙权凝目,抬手轻轻挥动,吴范施礼退出格外温暖的寝殿,晨间寒风一吹颇感头疼,也是眉头紧皱。
吴范退去,孙权在寝室中散步,提笔在荆州流传过来的素纱装裱屏风上书写‘朱绩’二字,下意识的写成简体字,而不是繁复的繁体字。
他怔怔望着这两个简体字,嘴半张着难以置信,又低头看看毛笔,再看看自己的手,仿佛这手不是自己的一样。
奇怪,有妖!
没学过简体字,竟然也会写!还这么随意写出!
毛笔坠地,孙权右手握拳松开,又握拳松开,反复几次才确认自己的手没问题。
又抬头看屏风上两个字,屏风形制很早就有,只是能折叠、装裱绢帛,绢帛上作画的屏风才最近开始流行。
刘备襄阳行宫里有栩栩如生的四龙图,还有六瑞图、十三虎等屏风,皆被称之为绝世仙品。
孙权缓步后退到墙壁,抬手取下辟邪剑,右手拔剑指着屏风,瞪目凝神,不敢发出声音。
熟悉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孙权就听近侍在寝殿外询问:“至尊,辅翼中郎将求见。”
孙权死死盯着屏风,背贴着墙壁挪向寝殿门,突然一剑挑起垂下的淡蓝布幔,露出一张惨白的脸:“传。”
寝殿外的侍者头垂着没看到,深作揖:“遵命。”
这侍者保持作揖姿势后退十余步,转身依旧躬身垂头,十步后走出殿门,始终垂头从殿门外走过。
侍者戴着却非冠,却非冠的特点就是脸颊两侧有格外宽大的护帘,护帘能遮挡两侧眼帘,让戴冠之人只能看到正前方,看不清楚两侧。
头戴却非冠,稍稍转头,就能被周围察觉。
孙权在这里可以看到殿门外站岗的持戟虎士背影,一对又一对,脸上才渐渐恢复血色。
冷风从殿外吹来打在脸上,孙权猛吸几口气,转身回寝殿,扬起辟邪剑狠狠斩在屏风上,顿时斩破一扇屏风。
“哚!哚哚!”
辟邪剑不断劈斩,六扇屏风横斩断裂,孙权才停止,收剑归鞘,额头满是虚汗。
呼吸一顿又一顿,感到嗓子干裂,又觉得头疼,归剑入鞘后退几步,坐在寝殿通向二楼的楼梯,继续以猜疑目光衡量殿中物件。
晕眩之感越发强烈,隐隐看到朱然、胡综在他面前垂手恭立,皆施施然,笑吟吟,风华正茂。
仿佛回到建安五年,与他们两人相见之时。
可汉口一役,朱然、胡综先后被田信所斩。
“伥?”
孙权想到一些关于田信的传闻,田信豢养十三头虎,难道?
越想,心中越是悲痛,可就是哭不出声来,也无泪水流淌。
第二百二十四章 驱狼吞虎
潘濬来时,孙权已收敛情绪,两名内侍正收拾寝殿内斩破的屏风。
屏风碎片从面前经过,潘濬不由多看了几眼,心中有底,与郎官诸葛恪一同进入。
孙权正用银匕首削切橙子,示意潘濬、诸葛恪落座后,才说:“邢贞傲慢无礼之极,可见魏人心存不良,其君臣皆有轻吴、吞吴之意。承明先生,刘备、关羽不死,魏军难挡其兵锋。我以为曹丕有祸水东移之策,如何破解?”
诸葛恪思维敏捷,眼神专注望着孙权桌案前的台阶,神情变化皆落入孙权观察之中。
对此潘濬早有预谋,分析三国局势变化,已成为各国近臣的日常任务。
田信的三巴图,也从容道尽了其中的关系。
魏国的体格,注定了有一支常备机动兵团。
只要攻击距离、调动规模在一定范围内,就能达到既出兵,又不会征召辅兵、民壮影响生产、增加粮食消耗的效果。
这样的攻击规模肯定不大,对付集结在南阳的汉军集群无异于送菜。
可对淮南、江北的吴军据点有一定效果。
不能给曹丕翻脸动手的机会,可曹丕如果想翻脸,那始终能制造摩擦借口。
汉军做好北伐准备前,很大可能会旁观这场魏吴之间的战斗。
从刘备汉中撤军就食益州,关羽受粮食局限更是一次接着一次,局限汉军进攻脚步的始终是粮食。
没有攒够足够支撑战争的粮食前,汉军几乎不可能轻易发动攻势。
北伐中原,几乎是定局,为的无非就食于敌;策封三恪,就是将中原战场的世族归类于从贼之臣,以此放开前线将领的束缚,让前线将领敢于征发中原世家的粮食。
从粮食来看这场战争,自然能摸透刘备、关羽、田信的底线。
那么吴军怎么办?自然是作壁上观,看汉军、魏军在中原对峙、厮杀;快要决出胜败之际,吴军再出兵干扰,胁迫二国索取好处,或平衡三国均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