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信声音苦恼,略有抱怨:“自我从戎以来,襄樊之战我受奸贼冷箭,不然早就擒斩曹仁树立大功!江陵、麦城之战非我力战,众将士当如丧家之犬!东征之役若无我力挽狂澜,如今势必受魏吴夹击,焉能有此威势?”
“北伐之役期间,若无我身先士卒,哪能搅乱关东四州,逼迫曹真方寸大乱与我决战?无我,则无鹰山大捷!”
越说越气,田信眼睛瞪圆:“为使陛下安心,我能向东获取齐地,我敛众不进,回师增援陛下!比之淮阴侯,我哪里做错了!”
“为让朝廷安心,江东战事我束手不问……偏偏天公不作美,今岁大旱,偶发时疫,兵不能发,白白使孙权休养气力。哼哼,我料明年还是一场大旱!”
“如今倒好,处处形势明朗,反倒嫌我碍手碍脚。”
田信说着起身,斜目看黄权:“此间只有我与先生二人,我这哀怨、不满、诽议朝廷之言,先生也可上述朝中。朝廷若想让我退,就发明诏,无有诏书,我寸步不让!”
刘备那里经过各种衡量,还是选择征黄权入朝,担任尚书令;马良以左护军兼任湘州刺史。
随便马良怎么折腾,反正自己督练的一万湘军是不会交给马良的;也别想自己出面斡旋,为马良征召五溪蛮仆从军。
田信怒容在脸,黄权自嘲笑了笑:“孝先,这也算朝廷自食其果?”
朝廷不是任何一个人的朝廷,是无数人的朝廷,这是一个集体组织。
一个组织的核心……只能有一个,若有两个核心,自会分离。
田信没什么好气:“是,既用我之强,就该容我之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那我成了什么?”
黄权也起身,努嘴片刻,反问:“我入朝后,马季常若兵败江夏,孝先如何向朝廷解释?”
“解释什么?本事不济身死疆场,理应问罪才是,要我解释什么?”
田信口吻强硬:“我已明言马季常不适合统兵,谁举荐、谁任用,就由谁向朝廷解释。他的命是命,军中吏士就不是人命?”
很遗憾,人命是不一样的,有高低之分及亲疏之别。
黄权没回答,脸色却显露无疑,认为田信这是故意用场面话呛人。
稍稍沉默,黄权还是说:“孝先该退一步。”
“我已退了好多步。”
田信抬眉望东南方向渐渐飘来的雨云:“我做出的退步,太多人看不明白。如果还想让我退,还请发诏书,莫再以私情来劝。”
黄权不再言语,诏书不好发。
朝廷是大家的朝廷,田信也有人在朝中,自会反对相关侵害、损伤田信利益的诏令,这样的诏令会卡在环节上。
何况这类诏令发出,田信若……
更何况,白纸黑字的诏书发出来,就有了具体的倡议者、推动者,无疑是一次明确的站队。
第四百零九章 命数
离开洞庭,湘江之上。
田信心中畅快了许多,眺望两岸风物,心中念头越发清明。
自己踌躇犹豫,归根到底就三个字,不甘心。
既想报答刘备的提拔、信任恩情,又想牢牢把控手里的垄断资源,还想像诸葛亮、关羽、刘备那样做始终如一的人。
终究是自己想要的太多……这有什么错?
生长在红旗之下,见惯了五颜六色的世界,现在对一个半封建的集权帝国去讲无私奉献,实在有点为难人。
自己明明有一拳打死所有人的力量,偏偏不得不后退……所谓的战争创伤只是个引子,真正造成自己精神混乱的因素就两个字,委屈。
觉得委屈,不值得。
付出与收获,很不成比例。
难道要怪关羽、刘备把自己提拔的太快,太过信任自己?
偏偏这具身体又姓田,真篡位……可能今后就没人敢信任姓田的人了。
又偏偏自己想顺心顺意做个有好名声的人,还想抓着权力把其他想做的事情一步步做好。
有点像垫资干活的包工头,我垫资买来的材料,我请来的匠人师傅,我前后操心盖好的房子……不是我的,自己不能住也就算了,你竟然还想拖工资!
房子盖的越好,耗费的心力越大,那心中的委屈就越多!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包工头想不通也得忍,你讨要工资时如果情绪激动打了人家一拳,那你这工钱就别想要了。
可自己不是包工头,自己手里握着的是刀,不是瓦刀。
有刀,就能慢慢讲道理;而不是闭嘴,听人给自己讲道理。
也亏自己始终握着刀,大家才这样心平气和的跟自己讲道理,劝自己。
刀么,不见血的刀子,算什么刀?
思绪明了,对未来也有了明确想法,田信眉宇在阳光下显得俊朗许多,眉头阴翳被驱散一空。
他不由呵呵做笑,一名同船的军吏侧目时见到田信的笑容,也不由跟着笑起来,对身边跟着的几名中尉队官说:“诸君还是阅历不足,主公素来用兵谨慎,岂会中敌计策?”
说话的中校军吏胸前挂着东征、万岁、北伐三枚金币,他面前的军吏只有北伐金币点缀在对襟比甲左胸前,依旧忧虑:“广州不毛之地,瘴气遮蔽天空,我军又是两万将士深入三千里,粮道断绝若或染疫,恐损公上威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