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洁净的衣物,能使各部人口寿数增长,不易染病夭折。各家也能纺织粗细麻布,以此作为贡税,与汉民何异之有?”
“湘江流域多有良木,不若采伐阴干,水运至麦城换取织机,此两利之举。”
“寻常蒲柳,也能烧制木炭,与丹阳交易工具。我不求谋利,只求麦城时时所造织机能有所用,丹阳所造工具能裨益汉民、土民。”
田信察觉沙摩柯回来,身边听他讲话的林罗珠端起一篮米花递到沙摩柯面前,沙摩柯落座把牛头骨面具放在一边:“公上神威无匹,各部无有敢怀二心的,公上说好,想必就是好的。”
沙摩柯名为蛮王,实际上也是边地汉豪强路子,只是不受主流荆州士人群体认可。
许多家族跟蛮夷世代通商,通商久了,就有子弟迁移到蛮夷部族中生活,渐渐就彼此融合,这些掌握知识的人,更容易平衡、调解部族矛盾,被推选为首领。
还有战死的蛮王梅敷,梅家传承久远,有的是堂而皇之的士族、豪强;有的则是蛮部首领。
梅敷虽战死,可以梅家影响力,下回如果荆蛮从平原潜逃,归回山谷重新推举蛮王,很大概率再推选一个梅家人做蛮王。
而这类半汉半夷或半胡的人,跟田信行事风格天然接近。
田信是有礼貌,却不会严格恪守礼仪规矩;这是典型的胡化现象,背离了传统……偏偏面对声讨,田信不觉得愧疚,反倒觉得这拨人食古不化,没什么好打交道的。
离经叛道的田信,可以很自然的接受沙摩柯等人的裸衣舞蹈;也能心平气和指正蛮夷各部日常生活中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化劣势、自卑的蛮夷首领碰到田信,自然是相见恨晚。
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
南阳,淯阳关。
这里的冶铁基地已运转近有半年,吕乂巡视煤矿、铁矿开采。
露天山坡常常有雨水引发的滑坡、坍塌,会露出黑色粉末细碎煤渣,这样的煤层不算难见。
只是挖掘开采不易,也不利于钢铁冶炼。
稳定的挖煤坑道通常在山脚、山坳里,采挖块状煤,以人力背篓、独轮车,或畜力板车运输到河流,再水运到冶铁基地。
吕乂自然清楚煤炭开采对冶炼的重要性,煤炭能提供更高的热量,冶炼效率高于木炭。
木炭冶炼能提高钢铁品质,普遍用于兵器、铠甲锻造;可丹阳匠坊不生产兵甲,用这种奢侈的方式生产农具。
丹阳匠坊如同一根刺扎在南阳冶铁坊的心脏里,弄得冶铁坊处境尴尬,也让吕乂心里不是滋味。
平心而论,已经具备优良兵甲锻打能力的丹阳匠坊始终生产农具,对荆湘二州的民力恢复、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也让朝廷的冶铁坊失去了这部分盈利,自然地豪强庄园的铁匠铺也无利可图。
最让人忧虑的还在于丹阳匠坊的制造潜力,这是一个规模千人,随时都能制造优良兵器、铠甲的冶铁基地。其中北府专管,朝廷无从监管,根本无从知晓此处是否锻造过兵甲,也无法判断武当群山之中是否有北府隐秘武库。
田信已在丹阳匠坊铸造过新的神兵,还有那副堪称刀枪不入的红漆镜甲。
无人能关闭丹阳匠坊,这里即不生产铠甲、兵器,也不接受铸币任务,根本没有正当的理由去关闭。
只能压制,唯一压制办法就是提高南阳冶铁基地的产量,用更多、更廉价的农具挤压市场,不给丹阳匠坊运转的余地。
丹阳匠坊消耗最多的是木炭,这需要拿工具去交易;如果周围百姓用了南阳铸造的农具,自然不会去生产木炭;没有廉价、大量的木炭,丹阳匠坊也就失去了扩张活力。
只是吕乂巡视时,见许多归化荆蛮围绕煤山结庐而居,男子劳力以背篓采集碎末煤渣,他们的妻儿则以木炭粉,混合黄胶泥搅拌这些煤渣,揉搓成拳头大煤球阴置晾干。
“这是为何?”
“制煤。”
随行的一名军吏出列回答,身子半躬:“北府以粮票收购煤团,所收煤团就近屯在关城,就等秋后淯水上涨,水运至宛城、邓城储备。”
“要此物何用?”
吕乂不解询问,自嘲哂笑不已,对左右属吏说:“南阳荒芜已久,树木滋生成林,田野草丛淹没人影,自不缺冬日柴草。要说冶炼之用,煤粉不堪用,今劳力收集,又有何用?”
几个负责南阳冶铁坊的军吏也不清楚北府的命令,沉心一想,确如吕乂所说,不知这些煤团有什么用。
吕乂在煤场周边转一圈,又回到冶铁坊时,恰好与北府校事中郎吕定相遇。
两个出了五服的族兄弟先是相互见礼,吕乂见族兄面目阴森,心中暗笑,询问:“北府今岁无有战事,怎么也要增补器械?”
“虽无战事,但吏士枕戈待旦,时常砥砺,操训严酷自然损耗器械。休说器械,前几日各军操演大阵时,就有新兵惊慌错位,为矛阵戮死。”
吕定语气略带恼怒:“人死在校场,白白折损锐气。一人身死,连累军吏近十人,实在可憎。”
训练伤亡,也算是正常的事情,当场死亡的事情少见,更多的是残疾退伍。
天下未定,北府日常操训,以及大规模都试、结阵操演,都是实兵演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