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着古制,三恪家族本身就是个小朝廷,自有僚属、臣工,君臣关上门议事,区别于汉朝廷,岂不是个小朝廷?
这里是小朝廷,征北幕府是个小朝廷……各郡守征辟僚属,关上门开会,就是个小小朝廷。
没什么好意外的,关姬只是拿回她邓国公主的封建主权力,顺带帮丈夫、儿子管理家务。
关姬听闻后,询问:“相国,武昌每月仅能供两万斤铁砂?”
“是,铁山已然探明,不在南阳铁山之下。”
陆议从袖子里掏出一叠折子,转递给中门前的小侍女,小侍女接住折子转递给帘子后的关姬。
关姬翻开细细阅读,这是一份贺齐专门作出的铁山产量计划表单……现在的贺齐虽然有能力开采、粗略冶炼铁砂,可缺乏力量保护武昌铁山。
汉军水师主力覆没后,贺齐更不敢大肆开发铁山。
现在也无法向贺齐提供保护,所以武昌铁山的价值并不高,缺乏意义……哪怕这里的铁矿非常容易开采。
关姬追问:“若孙权得悉武昌有大铁山,可会反攻江南?”
“殿下,孙权虽贪婪,却多计较。公上回师快则一年,迟则一年半,期间贺齐坚守,孙权难有进展。即便破贺齐进据武昌,也无力开采,更无从冶炼,锻造兵甲。”
陆议稍稍停顿又说:“江东潮湿,铁甲易锈,吏士多受其苦,故多储漆、油脂以防锈。今公上将定岭南,岭南土人产漆,今漆为我有,孙权少漆,铠甲铁器无漆则锈。”
陆议略作解释,关姬就明白过来,吴军铁甲自然损耗较高。
涂漆只能延缓锈蚀,无法杜绝锈蚀。
再好的盔甲,锈蚀久了,也就成了脆铁,箭矢轻易可以洞穿。
别说临近大海的江东,仅仅是江都,铁甲多生锈,每日早晚都要擦拭凝聚铠甲上的水汽。
一月两万斤铁砂,再加上丹水流域的几处小铁山,足以供丹阳匠坊使用。
关姬担忧:“若引武昌铁,淯阳煤炭可会生变?”
陆议口吻确定:“殿下,彼断绝煤炭,届时匠坊正好使用木炭锻造兵甲军械。”
除了张温,其他人纷纷把头垂着,态度也算明确。
关姬轻嗯一声,另说:“匠坊增产,诸公可有合适人选就任令长?”
陆议几人抬头相互看看,张温身子前倾,进言:“殿下,臣以为武当相可兼管匠坊。”
武当相田允,给众人的印象是温厚、迟钝,不会私底下搞事情。
见无人异议,关姬开口:“善。”
随后张温又进言,才陈述吕定的担忧,关姬略略思索,就遣邓国第一位封君典满随同前往。
理由也简单,让典满带些礼物去慰问母亲赵氏。
第四百三十五章 设计
成都城郊,诸葛氏庄园。
刘备是个闲不住的人,出城巡游散心,选在这里落脚,与诸葛亮一同游览桑田。
自攻破成都,赵云劝谏归还益州豪强、大户田产以来,成都城郊的官员地产多系自主购置。
不能依法剥夺,那就用钱来买,诸葛亮经常获取赏赐,赏赐的物资也多拿去与邻里交易,置换、扩大了庄园田产。
自汉口失利的消息传来后,刘备虽没发火,又加上六头瑞兽折损一半,余下的也送回山林,还有近日江都发生的事情,让心情积郁,食欲不佳的刘备突然就瘦了下来。
此时此刻,刘备脑海里、眼前不时就浮现孙权的面庞,恨不得一万剑将孙权剁成肉泥。
这个不要脸的人,仿佛是自己,是大汉的克星。
现在拿到关羽的最新奏表和书信,刘备踌躇难决:“丞相,定国之事……朝野哗然,今生死难测,云长又处置严厉,朕以为不妥。”
说着,他将关羽的‘请废宋世子表’递给诸葛亮,凉亭里只有两人,远处关兴、法邈、诸葛乔等人站立等候,站的比较远,也都低声交流。
因为诸葛恪做下的事情,让诸葛乔有些抬不起头来,不怎么发言。
诸葛亮将手中羽扇放在桌上,双手接住关羽的奏表细细研读,神色动容,认同刘备的看法,太过严厉。
关羽在奏表中要求废除关平宋公世子、商侯爵位,另立关兴为世子、商侯;以关平之子代替关兴,袭爵汉寿侯。同时流放关平至汉兴郡,具体刑期也未规定。
“此宋公家事也,臣不宜置喙。”
诸葛亮递还奏表,转而讲述:“牵一发而动全身者,此时是也。我军连胜之势皆因汉口失利而溃,天下侧目,人心涌动。臣以为,待孝先自岭南归来,可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什么?
当然是南中之战,荆湘流通粮食吃紧,朝廷百官迁移江都,带去了将近五万人口。这五万张嘴还都是会吃的嘴,挑剔的嘴,不好养活。
益州米需要接济江都朝廷,无力供应南中战场,也很难支撑明年的北伐。
今年关陇、河北、关东、荆楚、吴越都是大面积干旱,这场干旱也是河西诸胡反乱的主要因素之一。
好在益州干旱影响微小……益州如果也受到严重旱灾,那整个天下必然赤地千里。
如果田信、钦天监这帮人乌鸦嘴说中,将明年旱灾预判出来……急需休养的曹丕、关东、江东很难受,主动进攻的汉军更难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