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信说着回头看徐祚:“还要与我妇翁、陛下商议,若是陛下同意,待邓国封地改易为南海后,我就放开南阳,率吏民逐次向南,开发岭南。卿若有意,可为广州牧,为我看守家宅。”
封国改易,改易的是邓国公主关姬的封邑,南海郡虽然富饶,这个富饶是相对于交州、广州来说;比之中原,实在是上不得台面。
所以,大汉还欠自己一个封国。
这个封国没有落实到位,那就握着交州、广州、湘州不放手。
面对邀请,徐祚稍稍考虑:“江东请降,末将更想随同前往江东,安置旧部。江东事了,末将愿听公上调遣。”
江东投降,高层是可以受到善待的;底层也不会受到太大波及,唯有中层会发生结构性坍塌,有的人会一贫如洗,有的人会锒铛入狱,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他的太多故交在江东,会经历投降、改编风暴的摧残。
“也好,我若出使江东,卿可为我副使。”
田信做出许诺,徐祚道谢不已。
结束徐祚的拜谒,田信望着满目金黄的油菜花田地,还有这里近处的蜂箱。
目光渐渐放远,思索长远未来。
江东提前瓦解、投降,北府赫然是庞然大物,与其等撕破脸,吵的脸红脖子粗,还要挨刀子被分割,还不如自己动手进行分割。
北府必须一分为二,自己的家族也要四分五裂。
不管今后能否西征,国内的各处节点要抓住。
武当是不能放弃的,这里已经成为许多汉军的精神归宿;丹阳匠坊是可以转移的。
麦城实属可有可无,唯一优势就是靠近山区,林木、水运方便;还有就是夏季比江都舒服、宜人,明显又比不上武当。
所以放弃麦城,需要另换一块地方,武昌就很不错。武昌铁山抓在手里,继续制造农具,就近供应岭南,和新的江东。
武昌目前还控制在贺齐手里,所以见老丈人前,要跟贺齐的使者见个面,可以的话一起合作开发岭南。
南阳、邓国逐步放弃,先把南海郡抓在手里;再设立一个伏波将军府,这样湘州、广州、交州的税收,就能抽来做伏波将军府的军事预算。
如果打下关中,大汉愿意把陈仓、天水封给自己,那什么都好说;如果拖着不给,那待在岭南开发南洋也不错。
大汉朝廷会不会赖账呢?
作为这个朝廷的一部分,自己和老丈人肯定不愿意赖账,可皇帝、丞相那里怎么说?
江东败的离奇凄惨,仿佛大汉真的是天命所钟爱。
就怕皇帝、太子、丞相左右的人生出一些别的想法,想要打折应付自己。
因此,这场皇帝不在,丞相也不在,由太子主持的朝议里,自己必须明确表态:邓国是关姬的封邑,现在是以邓国封邑改易为南海。
不能让这帮人混淆事实,用一个南海来搪塞自己。
南海,天水、武当、武昌……自己都想要。
如果朝廷真的觉得大势已定,想打折应付,也别想堵住自己的口,这个话必须说出来。
谁欠谁的,掰扯明白。
自己是大汉三客,不是简单的臣从。
如果朝廷想欠,那就继续拖欠天水;如果还打算今后收回公主封邑的南海……那就看看谁活的时间长。
思维飞速跃动,决定自己立场后,想到老丈人的封国问题,田信忍不住露笑。
按着原来的计划,是要以吴郡做老丈人的宋国封邑……可现在江东投降的干脆,直接把吴郡这样一个开发千年的区域划给宋国,未免有些亏得慌。
吴郡、会稽郡都不怎么合适,或许山民众多的丹阳郡比较适合做宋国封地。
丹阳没有海盐之利,又临近长江,没有战略纵深。
既能压制江东旧族,也不至于壮大,成为东南祸害。
第四百六十五章 有所为
陈震至麦城时,田信正与张温巡视蜂场。
张温戴斗笠垂纱遮挡面目,见田信在蜂群环绕下取出一板新蜜,暗暗着急。
蜜蜂可不认人,田信动作再轻柔,舒缓,依旧有被蛰的可能性。
带了一板蜜与张温到一侧凉亭里享用,用拉丝效果、萱软的面包片裹一层新蜜,送到嘴里越嚼越香,再饮一口清甜泉水,蜜的甜味沁人心脾。
江东要投降,徐祚、张温、陆议、虞世方都将成为巩固江东的重要支柱;因为北府势大的原因,不可能在放任这些人、家族回江东。
否则今后的江东听谁的?
享用清甜新蜜,田信道:“江东士族虽为孙权所戮,如今所留皆孙氏固臣。以我度之,朝廷必有尽迁江东大族、豪强充实荆州之意。如此一举肃清残留,可保东南百年太平。今朝廷以廷尉屡次象征,卿可有意乎?”
张温眉宇间或有厉色,也有释然,怅然之意,神情复杂:“臣本恨孙权及其支党,今朝廷欲授我生杀大权,可又迟疑,不忍诛连。”
怎么报仇?
高层都是有功的,哪怕冷落闲置,该有的待遇不能少;中层是实际动手的人,可也是听命于人,而非自身原因。
张温不时长吁短叹,眨着湿润眼睛,良久才怆然做笑:“只恨孙权无能,为群臣裹挟,就这般轻易求降。”
建业城中发生的动乱,虽然各有说辞,可仔细推敲有着各种自相矛盾的地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