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乘机捅刀子,把自己女婿打废,引发可能发生的内战,把小皇帝送回益州,自己在荆州抗衡北府叛军?
终究是自己女婿,三恪家族同气连枝荣辱与共,绝非一句场面话。
所以坚决不能捅北府的刀子,不仅自己不能干,还要盯紧各方面,防止蠢货去煽风点火,制造矛盾。
可这么白白看着,放任北府壮大……有一种寄命于天的无奈,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去赌自己女婿、北府吏士的良心?
良心,绝非善心,是有正确认知是非观念的心。
田信推广的‘致良知’,绝非导人向善与人无争,也非处处退让,委曲求全;而是鼓励人人学习,努力达到一种合乎道德本义,能辨别黑白、是非的认知观念。
良心,绝非善心,更非退让之心。
反倒因良心,事情失去缓和余地,就会大刀阔斧进行改动,将一切隐患拔除,为了更多人的幸福安康太平生活,北府吏士能心安理得发动……叛乱。
正义的叛乱,事情就是这么搞笑、无奈。
致良知,这种学说就是这么强大,是一种新的道德、舆论理论基础。
笼罩在北府头顶的忠义枷锁,会被这种名为良知的利剑斩破。
何况……上司的上司不是我的上司,这是春秋大义,两汉风俗。
田信不想叛乱,为了主君田信的长远未来,也为了自家的发展,推着田信叛乱……这是北府吏士、陈公国吏士的忠义所在呀!
因此,旧的经学舆论形成的道德枷锁,实际只笼罩田信一人,反倒会支持北府吏士积极谋求自己主君的利益得失。
这个封建时期就产生的忠君矛盾思想,两汉时期又重新发展起来,不然哪里来的门生故吏这种说法?
卿应该效忠于君;而卿的封臣,即大夫们,他们效忠于卿,他们的忠诚极限就是推着卿取代君,而他们来做新的卿。
关羽不动声色思考惊涛骇浪的事情,语腔从容:“既然难办,就不该擅专。宜移书朝廷,公卿集议才对。”
廷议、朝议、府议、集议,大朝会,这就是朝廷五个分类不同的议事规格、分类。
第五百四十七章 终南山君
又两天后,田信抵达上雒城南的苍野聚,这里已经成为北府兵前线总指挥。
罗琼在此等候迎接,送上最新的军情。
田信审视内容,见蓝田谷各处据点的魏军据守不动,而霸上驻军却进展迟缓,至今没有抵达蓝田关。
受山脉地形影响,斥候侦查的深入力度有限,很难探查蓝田关以北的魏军军情,就连现在长安聚集多少魏军也是个谜。
可能是吴质的雍凉军团主力五万余人,也可能吴质带着人跑了,也有可能魏国的河北驻军、雒阳中军也悄悄潜行,前来参加这场会战。
罗琼还递出一枚箭书,连着箭杆一起递来,略激动:“公上,公道人心皆在我军!吴质失道寡助,已遭天人唾弃!”
接住这枚箭书,田信抖开缠在箭杆的帛书,是提醒北府兵河溪水源投毒之事,并未署名。
没有署名就没有证据,这样的箭书落到魏军手里,有点良知的魏军也会销毁箭书。
有魏军斥候靠近射来的,也有北府斥候遭遇射击时拾取的,现在蓝田关、蓝田谷守军似乎已经在酝酿、传播这个惊世骇俗、违背人性道德的恐怖新闻。
或许再等一段时间,蓝田谷魏军情绪会酝酿到巅峰。
田信不感意外,敌人想用的办法,自己难道不想用?
可不能用,不能用,就要防范敌人用。
他左右环视,见一侧山岭上有一座石垒庙宇,手中马鞭指着庙宇,道:“为征伐贼寇,才有这南山之战。请备五谷一捧,我前往庙中宣誓,请托山君宣告于昊天上帝。”
“是,臣这就去!”
罗琼转身阔步而去,又加快步伐小跑,田信则轻踹马腹,蒙多载着他到路边山岗,驻马此处,环视各军、各营。
稍稍强劲的风迎面而来,背后绯红披风抖开,山岗下一个百人队全副武装,尽可能背负战斗器械、粮秣物资向前迈步,道路之上已经没有多少灰尘。
原本的尘土已被踏散,被风吹走飞扬,军士铠甲、旌旗、车马、面容都沾染土灰,脸上灰尘被汗水打湿,形成黑污。
每隔十里地就有一个休息点,为行进的吏士、运输辅兵提供米汤。
战争中畜力损耗很大,除了高强度体力支出难以休息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吃不饱,无法从食物、水源补充体能消耗,往往透支累死。
如今山路两侧的草木都已被牛马啃食一空,或被吏士砍伐搭建屋舍、栅栏,或烧火煮水。
整个视线内,所有平地不是设立围栏规划营区,就是有人影在移动,更远处的上雒城,仿佛裹尸布层层缠绕,悬挂倒吊的箭靶。
罗琼去的快,来的也快,带来一包装着五谷、豆类的粮袋,这种狭长筒袋可以装炒熟的米,就搭在军士肩上做褡裢,或缠在腰间,是常见的军粮袋。
田信接住这袋约有三斤的粮袋,驾驭蒙多,蒙多四蹄踩踏陡峭山路,载着田信朝半坡庙宇走去。
石块垒砌的庙宇前有一片稍稍平坦的空地,可能是冬季山风强劲,这里只有一棵吹歪的半秃松树。
山风吹拂,田信下马,掂了掂手里的粮袋,随手抛入石砌庙宇内,这座庙宇并不高大,门高度仅能容少年屈身爬进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