嘈杂、慌乱之中,张虎的千余骑士瞬间队形散乱,马匹受惊四处奔跑,人马一乱,彻底开始无规则运动。
姜良横矛压住部伍企图冲锋的心思,也克制了自己,等待着最好时机。
张虎受惊的马匹被亲兵死死扯住,四周强劲弩矢有意无意追着张虎,视线以内彻底乱了,张虎仰头长啸、怒吼,喝骂的声音也被掩盖。
王雄也探头盯着,见前将军、晋阳侯两面大纛前的张虎没有被射杀,略有遗憾,见张虎调整方向朝北奔逃,两面大纛倒下一面,当即呼喝:“鸣金!”
叮叮当当的声响从关城传下,姜良长矛朝前一挥,竭声呐喊:“冲!”
千军万马这一刻齐头并进,如同浪涌,张虎所部未战先溃,或倒戈就跑,或朝南面奔逃躲开主要战场……密集的道路中间,你投降,冲锋的北府兵也停不下来!
虎山之上,田信对身边抱着文件夹书写军令的虞世方说:“传令左军、扬武军,向霸上进兵。我会遣虎牙左卫斜趋灞水峪口,以接应偏军。”
蓝田关这个三岔口,一个通向灞水峪口,一个通向蓝田,己方军队出现在灞水峪口,那整个峪口以内的魏军据点后路断绝,自然也能知道蓝田关已经丢失,很少有人会进行无谓的反抗,能加速偏军运动。
军令下达,田信见北府黑绿服色的队列冲溃、淹没土黄服色的魏军阵列,就起身嘱咐李衡:“叔平,天黑后收回风筝。若风力改变……就放了吧。”
短时间内,最好还是别让敌我吏士看到风筝的原型。
李衡应命,这一战也是运气好,把这个东西用上了。
很多东西战前准备了,可不见得有机会用。
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所顾虑
一场摧枯拉朽的战斗,史诗大捷!
放任骑兵追击,田信下山前往战场搜集资料……败的这么快,张虎绝对没有时间销毁军书。
与其维持傲慢姿态待在虎山,还不如亲自去战场搜索军书信息,早早分析魏军举动。
他骑乘蒙多抵达战场,这里中级军吏已经着手搜集魏军遗落、丢失的军书,或开始审问被俘军吏,整理口供、军情。
王雄也领着蓝田守军下山,一同打扫战场,协同北府收治两军伤员。
就俘虏、伤兵的收治一事来说,汉军、北府兵是专业的,对此魏军、吴军有着高度赞扬和评价。
大约午后四点,战场秩序趋于平静,除了骑军还在追杀张虎扩大战果之外,余下步兵都已押解捕获的俘虏渐渐归来。
都是疲兵,跑不动,深山老林里也缺乏逃跑的意义,逃出去反而不利于生存。
因此追捕逃兵效率相对较高,不像平原决战……缺乏骑兵就很难扩大战果。
田信的许多侍从也四散到各处,搜集他们眼中有意义的军情资料。
最先摆在田信面前的是一套染血的马具,从最近的死马身上扒下来的。
有相对较高、稳定的马鞍,也有一双铁质马镫……难道是北府中出了个叛徒?将双马镫的机密军情泄露了?
也不对,魏军的马鞍形制粗陋,不像是军中制式制造的,哪有出卖双马镫机密,还把马鞍秘密留一半的道理?
一时半会儿想不明白这个问题,可事情很明显,魏军骑士已经脱胎换骨,魏军将拥有大量的娴熟骑士。
依靠新式马具,这些魏军骑士可以人马合一,转职为冲击骑兵、近战搏杀骑兵,以及弓骑兵。
弓骑兵没什么大用,也不能说这个没用,对付民兵、轻装步兵,弓骑兵还是很利索的;只是对上纪律严明、配合娴熟的重装部队时,弓骑兵就成了挠痒痒的。
田信丢弃手里的马镫,思考魏军接下来可能的战术……吴质可能带着部队逃回河北,从战略上来说,魏国已经赢了,成功挑拨自己与小皇帝的关系,彼此都已经没了退路。
现在吴质把关中残存的生力军带回河北,曹丕不会亏待他。
可吴质是大魏战神,就这么仓惶后撤,恐怕名声就彻底砸了。
也不对,如果吴质真的是大魏战神,此刻就应该果断带着部队撤离;如果他不甘心,要用残存的生力军跟自己赌一个机会,那说明这个人还没有克服私欲,算不得战神,徒有虚名。
不管吴质战略上怎么取舍,己方要迅速推进,不论吴质是跑还是决战,摁着打就行了。
只是魏军军种器械的革新,必然会带来战术革新。
首先可以把弓骑兵这种骗小孩儿的东西排除,骑兵短弓射程远远不如步兵长弓,精度、射速也不如。
所以弓骑与步弓手对射,最先完蛋的一定是弓骑;而步弓手对重甲部队的杀伤力有限,因此骑弓的杀伤可想而知。
己方步弓手是抵近贴脸射击,这才能有效重伤甲兵;而弓骑兵有什么办法?
弓骑战术可以忽视,可魏军的冲击骑兵、肉搏骑兵绝对不能忽视。
心中有了决断,田信又去看其他人搜集来的魏军军书,邓艾在找到了吴班的行军日记,是半箱竹简。
也不能算是日记,每个中高级军吏都有这类随笔记录心得,总结经验教训的习惯,这既能提高自己的军事素养,也能沉淀为家传经验。
将门有将,盖因如此。
田信翻动吴班的日记……随笔心得,看了几卷就觉得没意思,还给邓艾:“这人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如今悔恨,又有什么意义?收容齐整,如果生擒,就一起送交江都。若阵殁,连着骨灰送交皇太后,也算给朝廷的交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