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荆州人呢?
从五年前的绝对中坚,如今已渐渐淡化,荆州人这个标签四分五裂,襄阳人这个集团也四分五裂。
益州呢?
汉室朝廷控制的疆域越来越大,可内部各个区域的不满情绪也越来越强。
问题出在哪里?
这种内部各处汇聚的不满情绪就摆在面前,不能忽视,就如一块巨石压在心里头,沉甸甸的。
魏延孤注一掷出兵子午谷,就是要去解决这个问题。
魏延成功的可能性又有多少?
诸葛亮心力交瘁,重新落座,轻轻摇摆羽扇,马谡等四人跟着竹帘见了这样子,才装模作样轻咳几声,一同拜见。
秦宓根本不在意诸葛亮的状态,进来落座后就眼睛看鼻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李邵则端着一盘公文,以麻纸为载体的公文显得非常轻便,比竹简不知道高出多少。
益州也在发展造纸工坊,只是造不出草纸,勉强能制造临时抄录日常公文的麻纸。
纸浆好弄,纸浆配方也能摸索……可就像卤水点豆腐一样,造纸时也有一种用来调制纸浆的引子。
感谢科教频道,这个田信轻易解决的问题,却困束了无数造纸人。
诸葛亮审阅公文时,心思不在这里,但也耐着心思处理批示。
六十多岁的张裔见公务处理完毕,颤巍巍拱手:“丞相,帝室苗裔寡薄,恐非社稷之福。我闻陈公胞妹年近及笄,孝起与陈公友善,何不请孝起奔走询问此事?若成,实乃社稷之洪福,黎民苍生之大幸也。”
马谡斜眼一瞥,心中缓缓舒一口气,这个事情若成了,也就不用这么担惊受怕。
诸葛亮瞥到马谡的细微反应,眉头浅皱:“此事……容我去信询问廖公渊,若是有意,再使孝起登门。”
江都的事情拖到现在还没解决,难道非要拖到关羽来处理?
诸葛亮说话间又瞥一眼马谡,马谡心虚,垂头不语。
第五百六十四章 等待
八月初五日,北府主力出七盘岭,田信本阵设立在灞水南岸的后岭。
灞水北岸则是魏军仓促修建的防线,适合修桥、强渡的平缓河滩处,两军都建立栅栏、鹿角,陷入对峙。
田信在南岸巡游,可见百步外的魏军……都是仆从军,不是羌氐,就是南匈奴、河西杂胡重新整编的部队。
郭淮、王忠已经放弃灞水上游的霸塬,这意味再等一两天时间,马超、宗预、孟兴的偏军就能从上游渡河,从灞水北岸发起进攻,这样就能接应南岸的北府兵强渡,进而两军夹击。
吴质、郭淮虽然收拢、保住了霸塬的偏军,可现在明显处于被夹击的劣势,为什么还要强撑着?
两天,再等两天,马超偏军抵达,就能发动决战。
能跑的时候不跑,现在形势这么恶劣,难道还期望于战术大成功的奇迹?
他巡视到后岭正西方向二十里处,这里有一条石河,是灞水支流;石河从石河峪这个山谷峡口奔流而出,这是一处宽阔的山谷,因此设立石门关,由魏兴的哥哥魏平防守。
田信来时,魏兴才从对岸回来,垂头丧气,带来魏平的口信,以及一卷吴质的帛书。
吴质向魏平做了担保,允许魏平在主力决战失败后自谋前程……如果魏平主动投敌,导致决战失利,那么吴质的信使一定会最先抵达邺都,处死魏平及所部军吏的家眷。
几乎是阳谋,魏平所部自愿困在石门关不想动弹,但也希望北府兵不要从石河通行。
魏兴苦着脸,吞吐迟疑:“公上,我兄麾下吏士源自河东、太原、平阳三郡,若降……战后可否遣回家乡?”
田信没有贸然答应,对岸魏平麾下有五千吏士,这是很庞大的一笔人力,也是非常可观的战斗力。
现在许多地方,整个郡都没有五千青壮年男丁……编户齐民,在册受官府征发、控制的青壮年男丁的数量更少。
河东、太原、平阳三郡自平定河北后就长期休养,人力有所恢复,这五千吏士,几乎是三郡一半的青壮年人口。
二十岁到三十五岁之间的男丁,三个郡只有一万出头;再过十年,这个年龄段的青壮男子会有四五万左右。
而现在,太多的少年还没有成长起来,这五千精壮男子显得尤其重要。
如果扣留强制充为劳役,那么就有五千多个家庭破裂;以赵俨这些人的作风,为了加速人口生育,肯定会迫不及待逼迫这五千吏士的家属改嫁,重组家庭,继续生育人口。
为了解决军中缺媳妇这个让人头大的问题,赵俨连民间有夫之妇都敢强征、分配,更别说欺负罪军的家眷。
只要现在的决战形势没有大的转折,魏平这五千人就是透明的。
战后强行扣留这五千人,对今后攻掠河东,抢占桥头堡……并没有决定性意义。这些人跟关中兵不同,关中兵在魏军体系里,那就是用来消耗的,恨不得死绝才好。
扣留会导致这五千吏士的家庭破灭,这样的降军不方便消化,也不能放心使用。
就跟魏军使用关中兵一样,不敢放心消化,也不敢太过信任、大胆调用。
每个地区的历史背景不同,立场也就不同。
留下显然是弊大于利,可这么放了也不甘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