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这又符合‘大都无城’的理念,理论上来讲,究极规模的都城,除了宫城之外,就不应该有城墙这种消极的建筑!
徐庶根本不搭李严的话茬,李严也不在意,一起望着东南角升起的烟火。
而玄武门升起的红旗,却被许多人看见。
戚里,糜威趴在梯子上眺望,也看不清楚玄武门上究竟要表达什么命令,只能干着急。
因为叔父糜芳做下的糊涂事,现在整个糜氏家族男女老少都集结在大厅静静等候朝廷可能的裁定,就连大门也是虚掩,不敢有丝毫拒捕、反抗的意思。
而边上邻居家的孙氏十侯府邸相连,在突围、坚守拼命、束手就擒几种争论里难以自拔。
孙氏老一辈能打的宗室将领都已经折损在战场上,现在都是没经历过战场熏陶的宗室子弟,面对这种局势,哪能镇定?
戚里,里门处,营督张著高举手中诏书,引三百余白旄兵专注望来,他卷开诏书念:“上诏,孙氏无德,勾结内侍,图谋不轨,尽数抄斩!”
张著卷好诏书,用丝绸包裹起来,环视面前的大小军吏:“凡孙氏男子,悉数格杀。有持械反抗者,就地格杀。一切文牍、布帛不得妄动,移交廷尉府察验。一切器具尽数捣毁、烧毁!掘地三尺,务必销毁一切字据!”
“喏!”
戚里的亭长指挥亭卒搬开栅栏路障,白袍重甲白色盔缨的白旄兵分作十对,每队五十余人,直扑一座孙氏侯府。
不需要审问,也不能询问,杀死一切孙氏男丁即可。
恢复孙姓的孙朗察觉不对,一手持剑逼迫家小往书房退,另一手握着火把,开始点燃门窗上的窗纱、窗户纸、也点燃大厅内的裱绢屏风、屋梁垂下的帷幔、蚊帐。
火势呼啸而起,他倒退几步坐在楠木太师椅上:“本以为会死在张氏手里,却不想如今死的不明不白!”
隔着烈焰,他通过曲折的光线隐约看到白旄兵冲奔进来,随后就是一阵密集箭雨穿过火海射进来,孙朗胸腔中箭,仰躺太师椅上不做反应,听着周围家小的哀嚎声,随即被大火吞没一切。
张著望着孙氏十侯府接连燃起的冲天大火,与许多白旄兵一样,此刻心中大多数怨气消散。
孙权投降的条件……让季汉帝国上上下下都很难受;虽说当面被田信一印打死出了许多人的闷气,可孙氏十二侯、孙大虎、孙小虎依旧是一层阴云,让帝国的官吏、士民们很不舒服。
赵云见戚里十侯府陆续起火,就知道是张著执行命令,唯有一场大火,才能销毁一切可能存在的文档资料。
皇后孙氏失德,德有大小之分;如果是小德,尚能忍耐;就怕是歹毒、深邃的大德。
只要有嫌疑,那就不能有丝毫的原谅,必须断绝一切可能性。
因此,赵云又扭头去看元戚里,他盯着董允、费祎的府邸,不知道这两个人会如何选择。
是自杀主动承担责任,把事情遮住;还是像陈祗一样把事情揭露出来?
有些可惜,这两个重要核心人物不能由白旄兵处理……现在只希望这两个人有一些责任感,把事情兜住,别给李严搞扩大的机会。
李严不可怕,李严身后的北府出身的官吏才可怕;进取关中的胜利激励着这些人,长公主被迫退避临沮的折辱又让这些人急于寻找宣泄的机会。
不过有孙氏十侯府现成例子发生在面前,董允、费祎要掂量着做事。
董允的府邸静悄悄,费祎的府邸里,费祎则穿戴官服,与家人一起静默用餐。
餐后,费祎目光留恋,口吻决然:“今,唯有舍弃此身才能消弭祸端。家中诸人静候厅中不可走动,等朝廷来人再说其他。”
言罢,独自一人进了书房,再也没有出来。
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误会
南城,羊耽、辛宪英夫妇一起爬上屋顶观望城中形势。
虽然预料到有一些变数,没想到会是这么大的变故,这让他们想起了北方几次轰轰烈烈的大清洗。
此时此刻最大的安全隐患绝不是街道上的白旄缇骑,而是四处纵火企图制造混乱的那批人。
南城烟火起于东南角,北城烟火起于西北角。
“前军出营了!”
辛宪英眼力最好,看到南城东北角的军营终于开启,隶属于大将军关羽的前军奔涌而出,前往东南角的东明里灭火。
也不能说是灭火,而是迅速拆毁房屋,拆出一条隔离带。
若非昨日下过一场延绵许久的雨,今日火势必然延烧难以控制!
木质建筑为主的大都市,最怕的除了瘟疫、饥饿、战争之外,就剩下火灾。
火灾是日常灾难,更不可控。
李严望着这场渐渐被控制的火势,目光炯炯已经在思索大火之后事情。
江都,作为如今天下仅有的两个大都市之一,其他城市人口惆敝,暂时不需要考虑防火;可江都必须考虑。
待火势彻底控制后,李严又与徐庶匆匆赶赴北城,戚里的孙氏十侯已然接近灭门,现在正搜捕元戚里。
犯案罪官的人脉实在是太过广泛,其他官员宅院也在搜寻、审问的范围之内。
元戚里,李严更像一个收尸人一样,来为费祎收尸。
书房被封禁,李严、徐庶各率属吏一起进入,一些人下意识抬手以袖遮住鼻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