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执意要打,吕蒙有什么办法?
随着他下令,自有军吏持旗朝城墙东西两头奔跑,反复传令。
少数推棚车的吴军还好,走在铺彻的竹筏上,更多的吴军只能踩踏在泥泞中、草束上前进,以至于二三百人一阵的鱼鳞小阵都曾差不齐,一个个鱼鳞小阵在行进中拉扯、变形,隐隐有混在一起的趋势。
后方吕蒙督战,面容焦黄仿佛泥塑。
城上,田信深感胜之不武,对身边人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如此是也。”
这时候城头各处的辅兵将早已准备好的门板竖起斜立,这些辅军最先开始还击,以皮索、粗帛、旧衣裁剪缝制的投石索开始发威,一枚枚鸡蛋大小的石头越过门板,咻咻尖啸破空飞去。
吴军陆续出现伤员,伤员匍匐在地,或持盾蜷缩在烂泥里,或躲在蓬松的草束堆下面,也有头破血流的伤员不影响行动,在泥泞中手脚并用朝后方爬,随即就被阵后的军正官当场枭首,或被其他鱼鳞阵的排头兵击斩。
这是吕蒙常年训练的军队,维持军纪、战斗节奏的理念深入军心,不是陆逊最近两年收编的山越兵。
吴军竹筏只铺到城墙百步外,余下的路途满是泥泞,棚车几乎无法前进,这不是一辆车,而是两辆车组成一架棚车,此刻毫无机动性可言。
城上弓弩手三三两两放箭,吴军勉强将棚车架设到城壕边缘,这时候后面的道路也陆续铺上芦苇、草束,第二批吴军阵列踩在草束上前进,步履轻松许多,他们肩抗麻袋,或临时用粗帛缝制的袋子,现在都装满了泥土。
田信从门板隙缝中观察吴军进攻节奏,研究各队配合、衔接之间的技巧,搜寻破绽所在。
吴军将士是真勇敢,顶着箭雨、石块将一袋袋土石、一捆捆草束丢入城壕中。
最着急的几个小阵竟然脱离整体,提前架设竹梯,竹梯横架在城壕上,又铺设竹板,竟然迅速贯通城壕。
理所当然的,这几个突出部遭到弓弩手额外照顾,不断有作业的军士中箭跌落城壕,血水染红城壕中的污水。
这些跌落城壕里的军士,已经宣告死刑。
南面、东面城壕与江陵排污渠相接,大雨冲刷两日,城中污秽多从暗渠注入城壕中。
“避箭!避箭!”
田信周围军吏急声呼喝,这时候第三批次的吴军阵列抵达城壕边缘,开始齐射。
也就几轮华而不实的齐射,其后各阵就在嘈杂战场中各行其是,难以再联动齐射。
箭矢哚哚钉在田信周围的门板上,也有箭矢飞高,越过门板钉在城楼二层的护栏上。
最危险的城楼二层里依旧有军吏驻守,远眺战场各处的敌我势态变动,并周期性向田信禀告。
他们多是赤壁战役以后成长起来的军吏,战斗经验丰富,具有积极性,和战争嗅觉。
一名军吏蹲身来到田信身侧,才敢站起来,双手捧着一杆绑着细长帛巾的箭矢:“将军,贼军射来许多箭书。”
田信解下帛巾,就见写着六个字‘田信首,值万户’,很快又有其他军吏递来箭书,有的是八个字‘献城者,拜将万户侯’。
再回头看看城下苛严督战的吴军军吏,田信缓缓绽放笑容:“难怪吴军如此奋勇……传令护军,依计而行!”
第六十二章 战江陵五
时至中午,江陵西南,吴军主力登陆点。
建忠中郎将骆统整兵列阵于孙恒阵后,孙恒乃武卫都尉,麾下有甲兵五千,分作五个方阵踩踏泥泞布置为斜线阵,预防可能存在的突袭队。
骆统麾下则是三千武射吏,汇合孙恒五千武卫兵,构成了孙权的近半直属亲军。
骆统、孙恒观望战场,作为已经下船列阵的军队,就现在的泥泞地形,他们已经不可能赶赴江陵城下支援。
哪怕距离他们最近的一段江陵城墙只有十里,还是田信放弃驻兵扼守的城墙,此刻他们也只能干瞪眼。
观战的两人齐齐诧异,就见江陵城下的吴军吏士疯了一样,处处欢呼人人雀跃,朝着江陵城门冲奔、集结,毫无进攻秩序可言,更无一点军纪约束,阵列混淆,无不争先。
阵后督战的吕蒙更是几步窜到更高的瞭望塔上,紧张观望战局变故,死死盯着江陵城门缓缓露出的隙缝,仿佛黑洞一样。
又好像黑夜里的灯火,对城下吴军有着致命吸引力。
江陵城门竟然就这么开了,几个浑身浴血的甲士推动厚重大门死命掰开一条隙缝,一个甲士对着吴军招展手臂竭声呼喊,随即又举刀返身杀回城门甬道,似乎在拼死抵御守军反扑。
吴军从军吏到军士,人人争先碰撞在一起,失足、排挤栽落到城壕血水里的吴军接二连三。
人人欢呼,已没人听得清在欢呼什么,更没人在意战壕里浮沉、挣扎的吴兵。
黑压压的人挤在城门下,仿佛洪水一样,随时可能推倒城墙。
田信默默计算着涌入城中的吴兵数量,右臂握拳高举,约涌入三千人时,他狠狠挥下:“点火!”
一捆捆的干草、芦苇束就立在城墙垛口边,随即就被点燃,十几捆、十几捆朝城下抛掷,浓烟眨眼间笼罩城头、城门,向四周蔓延。
城门内侧,黑压压冲进来的吴军一头撞在三重鹿角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