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的举动,就是标志性的风向标。
如果成功误导杨正,使杨正以为汉军突然北伐,那周边魏国官吏自然会动摇,跟着杨正易帜归汉,或许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战争不能拘泥于一城一地,如果放开手脚,置之死地而后生,那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只是会伴随风险。
可现在能有什么风险?
汲县的县令、县尉,许多县吏、屯田兵都被控制了,夺取汲县手到擒来,有汲县坚城挡住满宠、秦朗,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马良麾下汉军有这个信心,也有这个决心死守汲县。
所以后续的战略扩展,只能依靠田豫,由田豫带兵向西,田豫这里进攻效率越高,那己方整体优势就越大。
可以大到秦朗、满宠不敢主动进攻、围城,甚至不敢分兵去收复西边的失地。
田豫带人向西,还需要两个人分兵攻占北边共县,南边获嘉县,以增加汉军威势,恐吓河内官吏、豪强、士民。
显然,黄袭、李盛两个人可以胜任这种任务,在河内各县不知情的情况下,迅速出击可收奇袭的效果。
他们充当汲县南北两翼的外围据点,这样马良守御汲县的压力就更小了。
马良这里分配了作战任务,田豫则默不作声观察孙密,这到底是真的投入汉军,却被秦朗、满宠算计的倒霉人,还是一位值得尊敬,却该千刀万剐的魏国奸细?
如果是前者,那说明整个河内郡各县是没有准备的,就如现在被抓住的武垓一样,只要不是临河,在战备一线的县城,其他河内郡二线的县邑,几乎都这样松懈,很好处理。
那么己方一切战术准备都有实施的余地,可以跟秦朗、满宠争夺速度,抢一个机会。
若是后者,孙密是个隐秘的死间,那么现在整个河内郡必然已成为一张大网。
就如狩猎一样,秦朗、满宠现在要做的就是驱赶汉军,精神、体力饱满的汉军在奔跑、攻击、失败中消耗体力、士气,以至于丧失抵抗力、抵抗的心思。
这是最省力的一种狩猎方式,如果贸然野战……以汉军的士气,就现在这六千人,也不是秦朗、满宠能吃掉的。
田豫左右观察孙密,又看看神色阴翳,以恶毒眼神盯着孙密的武垓。
心中大致确定,孙密还是可以信任的。
第七百章 抉择
清水口,当秦朗麾下骑兵在水师协助下准备渡河时,很清楚新式骑兵威力毌丘兴毫不犹豫,带着手下千余轻装步兵转身就跑。
向上游汲县逃跑已经来不及了,作为一支安排做辅助工作的轻装部队……这支部队本就不是什么精锐,只是能做辅助工作。
即没有重装铠甲,也没有充足的器械,更没有坚固的营垒。
这种情况下,拿什么去跟秦朗的新式骑兵拼命?
既然向上游逃不了,也不能向对方投降,更打不过,只好跳河逃生。
敢跳河的终究没多少人,要么非常会游泳,要么有坚定的意念。
毌丘兴就属于后者,如果被魏军俘虏……在汉魏举行俘虏交换之前,他一定会被酷刑处死。
在汉魏各方对关中决战细节研究的推论中,虽然关键转折点是田信临阵擒捕吴质,可这是因为吴质气急败坏,举止失措才给了田信机会。
而把吴质气坏了的元凶有很多,负责统辖武节骑士的毌丘兴显然是一个份额最重的那一个。
如果关陇是大魏帝国的一臂,那这条胳膊已经没了,大魏帝国已经退缩为实质的大魏王国。所以河东、太原成了新的一臂,这是地缘所决定的形势。
而他,就是令大魏帝国失去一臂、缩水成为王国的众多转折点之一。
宁肯在黄河里溺死,也不能落在魏国手里!
毌丘兴毅然决然跳入黄河,抱着一条旗杆在相对平缓,却有汹涌的河水里浮沉。
河畔边,不肯跳河被俘的吏士约有七百余人,这些人很利索的跪地、乞降,瞅着就经验丰富。
满宠与秦朗、曹林、曹茂四个人正在战舰指挥楼台观望,见顺利驱散南岸的汉军留守兵力,都暗暗松一口气。
生怕芦苇荡里突然冲杀出几千伏兵,把即将渡河的骑兵吃干抹净。
更怕对面轻兵里出现一堆猛士,反而把渡河的骑兵给顶住、硬吃掉。
好在,那样的人只有一个,不可能出现在这些轻兵队伍里。
心情舒畅,满宠已做了抉择,突然对秦朗开玩笑说:“若颍川赵伯然在此间,挥手而书,我军俘斩将有八千之中,汉军溺亡不计其数矣。”
秦朗听了嘿然做笑,曹林还不知道这些军中黑话,曹茂也跟着呵呵冷笑。
魏军连年吃败仗,上奏折损数据之类的有所掩饰,朝廷中枢也持默认、不做追究。
可河东郡守赵俨跟着夏侯尚在田信、马超第一次出宛口,爆发的叶之战里,阵斩汉征北将军申耽,还斩杀了孟达的外甥邓贤。
算上其他一些斩获,又因曹休临时被田信临阵擒走,由赵俨做主,于是他大笔一挥,以一当十给朝廷报了上去。
从此魏军就有了斩获数据以一当十的传统,你不报就吃亏,身边所有人都跟着吃亏,自然不会给你好态度。
只要你报上去,朝廷是认这个军功的,只是执行封赏时有些折扣,再有折扣,也不可能一折、二三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