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姬现在很忙,她正研究落水与肺炎之间的关系……这是关兴信中的疑问,接收江东以后,才清楚知晓当年汉口反击战时对吴军造成多大的创伤。
当年跳水逃亡的吴军难以尽数,汉军预估的是三五万之间,最少能溺死两万多人;可根据现在的资料和统计,当年跳水逃亡的吴军规模在六万左右,虽然就近逃到战船上,可战后还是有许多吏士咳血、发烧而死。
很明显,这是关姬发现水里有细微虫子后向关兴发出了警告信,告诫关兴野外玩水的凶险,也重申了饮用洁净沸水的必要性。
陆议来时,关姬正汇总资料,书写《水虫论》,其中还有夏侯绫三姐妹联合做的绘图。
沉迷微观世界的关姬显然对正常的世界缺乏兴趣,耐心看完陆议转呈的军情通报,反问身边的夏侯徽:“魏军可敢过河?”
夏侯徽认真回答:“不敢过河。”
“既不敢过河,又何必急躁?”
关姬神态从容:“恐怕又是军中求战心切,伯言先生不必委婉,可直言讲述发展规划。今后灭魏之战,以夫君一贯念旧之行举,岂会使助人无用武之地?我料届时张惠恕等人也将抵达关中,一同出力。”
“是,殿下明睿。臣所虑,在于公布方略,使朝廷不快。”
朝廷是一个集体,集体情绪是复杂的、混乱的,怎么可能会有单纯的不高兴?
只有大将军才能代表朝廷,也只有大将军能单纯的表示不高兴。
很多事情可以做,却不能说;下面人能领会多少,就全靠悟性、机缘。能看透迷雾的人,自然不会过于担忧;可这样的人太少。
按关姬的意思,就是要把长远计划说明白……虽能安抚内部,肯定会惹大将军不高兴。
“朝廷不快之事一桩接着一桩,也不差关中来一桩。”
关姬露出不耐烦神色:“先生还是过于拘谨,今得关中,已无退路。又何必矫情掩饰,徒惹大将军笑话?”
见状,陆议只好告辞……哪怕关姬如此说,他也不能照做。
不能直接给中高级军吏透底:别着急,灭魏后还有其他灭国战争,大家不会缺军功的,目前只是正常的工作调动。
第七百零八章 僵局
野王城郊,魏军军营。
又是一个清晨,魏军主要将领准备汇合开会,总督六郡军事的大将军曹真从洛阳抵达这里时就接过指挥大权。
可问题是明摆着的,汉军虽然被围,不敢出城作战,可论防守,凭借坚城和野王囤积的粮秣,足够汉军吃个小半年。
所以现在轮到魏军要打一场攻坚战……令人棘手的攻坚战,连着打了七八年仗,终于轮到魏军来打攻坚战,怎么都有一点不适应。
攻坚战……何止是秦朗,就连曹真都想放开一角,直接放汉军突围。
无意义的攻坚战,曹真手里几乎就没有一支敢战的精锐步兵。原来的精锐留在洛阳,随他前往太原的只有不足千人的旧部,这批骨干力量投入攻坚战?
秦朗的骁骑军是骑军,也不可能抛弃马匹,去做攻坚的甲兵。
河内郡兵、夏兵、上党郡兵……也都不能指望他们去攻坚,甚至让这些人去填护城河,或在城外堆砌攻城用的土山,都有溃败的危险。
现在始终没有发生过有意义的战斗,如果攻城部队在攻城过程中一触即溃……那弘农郡的虞世方,关东四州的张飞,肯定要派兵做试探性的进攻。
而大魏内,先是司马懿触及勋贵、豪强、世家的军制改革才进行到一半,没有贯彻到位,这需要时间贯彻、运转。邺都又发生了流放、驱逐皇帝这种骇人听闻的大事,目前也不适合进行战争。
所以这是一场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生的一场错误的战争,应该早早结束才对。
这日会议前,秦朗与曹林、曹茂一起用餐,出于防范、警惕心理,参加会议的只有秦朗一人,而曹林、曹茂会留守军中,牢牢掌握兵权。
喝着饭后茶水,秦朗观摩悬挂的地图,盯着河东位置:“赵俨尊奉邺都为正统,以陈公巡视河津需要防备为由拒不发兵。上党兵驻屯长子观望形势,夏兵更是三心二意,河内兵弱又素有不满,强驱攻城,必然一触即溃,遗笑敌国。”
田信在巡视夏阳、韩城后,又沿着黄河岸边向北巡游,跑去看壶口瀑布了……自然地,引发河东郡守赵俨的极度关注。
现在别说派兵支援河内战场,明明是河东更需要援兵。
“从国家长远来计较,野王汉军如鲠在喉,若不拔除,国家有口难言,必窒息而亡。”
空有河北之地,在这个军制改革又遭遇政变的时刻里,还真有被汉军轻轻一推,就推翻的可能性。
秦朗持悲观态度,做着嘱咐:“今国内父不父子不子,君非君臣非臣,已有亡国征兆。骁骑军乃我等安身立命之所,我若被擒,二位不可以我为念,引军退往洛阳即可。”
曹林慎重点头,追问:“兄长,北府此刻真的会勒兵不进?”
秦朗心中也在打鼓,稍作考虑,做出肯定答复:“绝不会此时进兵,纵容魏国灭亡。虽不似唇亡齿寒这般利害关系,但也有鸟尽弓藏之虑。”
“我围野王不攻,放其求援信使突围,就为引北府解围之兵而已。此围一解,河北暂且无事,我等也好迎接亲属迁往洛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