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不仅高兴时不结巴,怒气发作时也说话顺畅……估计是这次成功的军事行动增加了他的信心,这种信心也就能应付眼前这种局面。
遇到田信、陆议,或慌了的时候,该结巴还得结巴。
邓艾说罢,对着跟随而来的安秀虎扬扬下巴:“说说,南中兵为何犯禁。”
安秀虎上前几步拱手与诸人见礼,看向马良:“马使君也知南中风俗,男子轻生好死,乐于战死,耻于老死。有崇尚勇者,轻鄙弱者之风俗。”
马良微微颔首,安秀虎又说:“南中又无财货、私产之区别,崇尚公有、共享。勇者食肉,弱者食不果腹,乃其共俗。南中兵自恃勇力,见我营中食肉,自觉有失公允,故生不满,这才明知犯禁,仍行犯禁之事。”
安秀虎叹息一声:“唉……此中有误会,皆南中风俗使然,不宜责怪太多,犯禁者处斩即可。”
马良自然清楚南中夷兵的生活风俗,麾下夷兵来自几个不同的部众,风俗、族类虽有不同,可却没有大不同。
夷兵想法很简单,大家都是汉兵,是勇士,你吃肉,秉着共享平均精神,那我也应该吃肉。
根本不管这肉是哪里来的,在占便宜有利可图的时候就成了一家人,不分彼此。
别说肉,就是遇到别人有,自己没有的东西,也会很自然的问一句‘能给我吗?’,为此发生劫掠、偷盗的案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南中兵的军纪很严,约束、管理的十分严密……可原来的军吏被邓艾集中管理,使军吏、军士分离,这才造成了事态最初的失控。
如果军吏没有分离,自然会解释、安抚、约束南中兵。
如果是没有意义的,马良越发觉得这是针对南中兵的一个阴谋,认同田豫的看法,邓艾军中有擅长南中语言的人,在野王城下喊话瓦解了南中兵的战意。
现在到北府地界,又抓住南中兵的性格缺陷,针对设计。
解释?调查?
皆是无用,能设局如此,怎么可能遗留翻盘的证据?
五千余汉军序列的南中兵,可能就此解除番号,剥除合法的身份……沦为劳力?
对,北府一直很缺劳力。
马良想通这一茬,与田豫对视时,相互达成了一致看法……这是一个阴谋。
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
汉建兴元年八月初七日,田信来到天水与陇西交界的重要通道洛门。
巡视到这次行程的最西边的目标地点,田信开始分割地图,准备响应士民的意见,重新划分行政地理,这要考虑、衡量各类地缘因素,不好处理。
论气候,过陇山以西后,可以说是气候多变……比自己想象的要温润,气候差异主要体现在气温差距,而非降雨。
往往一山之隔,山这边是潮湿闷热,山那边就是湿冷阴寒。
论海拔,陇西郡比天水郡更高一些,所以陇西郡内的气候差异更大,山区气候差异大就说明气候整体不稳定。
大夏天的一场冰雹砸下来,能把田野林木、庄稼直接打秃……随后又是艳阳高照,这就是陇西的气候。
因此陇西的农业生态脆弱,不拘汉胡都是半耕半牧,以抵抗极端气候带来的农业绝产。
而天水与之相比就好的不能再好,有这么一群随时可能因天灾绝产的饥饿邻居,天水豪强自然武德充沛,混合凉州各郡,的确有进击关中、打一波流的地缘条件。
现在有一种论调,想要把天水划入关中,即归入关中都督治下,成为司隶的一部分。
天水者,汉水也;在汉中之北,可以更易郡名为汉阳郡,将这个凉州东部的重镇、名郡归入司隶,怎么看都不算离奇。
天水的经济、物产、人力乃是目前凉州之冠,可以跟关中比拟;两汉之际,凉州东部以天水为首,凉州西部以武威为首,这是两极对立的一极。
可问题也很明显,失去天水后,凉州的经济、政治中心只能在武威,距离关中太过遥远,不利于施加影响。
不像两汉,关中影响天水,天水形成凉州一极分摊、拉低武威的凝聚力、影响力。
从地缘来说,天水必须留在凉州,除非凉州要一分为二。
鼓吹天水改名并入司州的言论始终都存在,既有天水属于魏国雍州这一既定因素,天水士民长期编制、隶属于雍州部,也习惯、渴望与新的司州编为一体,不想再隶属凉州部。
哪怕是凉州东部的一极、核心,可天水士族、百姓更想生活在畿内王领,享受帝国第一等的待遇。
起码,按着后汉三互法来说,司隶籍贯的官员外调职务时,没有那么多的避讳。
这是宁为凤尾,不做鸡头。
天水士民意愿如此,关中方面也倾向于拉天水入伙;看一看关中四周,也就天水是重要的产粮区,有充足的粮食、平整土地,又不缺降水,所以也是极为重要的养马地。
最适合养马的还是陇西郡,加上天水郡的产粮……用这粮食来喂马,能培育出当世顶级战马;另外两个同等级的马场分别在张掖河西走廊的山丹军马场,这里除了水草外还产粮食;另一个在河套,水草肥美之余这地方也能产粮食。
水草、粮食,是大规模繁育战马的必备条件。
可现在的朝野舆论、民心走向,似乎有意无意的将陇西郡与天水郡割裂,使天水郡并入关中,成为司州的一部分。而陇西,依旧是凉州的陇西……这有点欺负老实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