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无人战斗机的技术是不成问题的,制约无人战斗机发展的是信号传输这个环节,未来北斗系统建成,这些制约自然会消失,无人战斗机的发展一定会突飞猛进。把指挥控制从地面搬到空中,实现一个意志下的狼群战术,四代机很关键。”李战说。
包冠华连连点头,显然,他认同了李战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利用战术运输机平台发展来的指挥机是可以对无人战斗机进行指挥控制的,但是这种平台与四代机相比是不具备优势的。要让四代机具备指挥若干无人战斗机进行作战,关键在于要把指挥控制系统小型化,能够融入航电系统当中。
战斗机的空间极其有限,不可能像战术运输机平台发展来的指挥机那样安装大量的电子设备。
指挥控制系统小型化并且融入航电系统显然非常困难,但是从现在的技术来看并非不可能。
如果在研发的过程当中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未来会有更多的余地。相对于F-22A,黑丝带的体型更大,冗余量更大,改进潜力更大,提前做好预留工作是相对容易的。
沉吟了一下,包冠华说,“你形成一个书面报告,下一次项目讨论会我拿出来大家议一议。”
李战有些意外地说,“老领导,只是我一些肤浅的看法,拿不上台面吧?”
“你的意见谁敢说肤浅?”包冠华笑道,“既然你提出来了,就要拿出来大家讨论。小李,你就是有时候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深刻。为什么把你从海航要回来担任四代机的主力试飞员?就是看重你的作战经验,全军你是独一份。不夸张地说,你的建议意见是可以左右部队未来的战术方向的。”
李战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没这么严重吧?”
“有。”包冠华严肃地说,“你是部队的一块宝,浑身都是宝。所以我必须要再一次强调,必须要绝对服从塔台的指令。指挥员命令你跳伞你绝对不能有任何的犹豫。”
李战肃然,“是,我坚决服从命令!”
“好。”
包冠华微微点了点头,尽管他知道这样的强调恐怕作用不大,他转换了话题,说,“关于后面的试飞,你有什么具体想法没有?趁着休假前你跟我说一说,我这边也好提前准备。”
“还真有个具体想法。”李战笑着说。
包冠华起身给李战续了茶水,说,“说说,说说,我就知道你小子脑筋灵活得很。”
李战是飞行天才,这是毋庸置疑的。当你以为他正在思考眼前的问题时,实际上他已经思考得更多更远。他是喜欢掌握主动权的性格,飞行员都是如此,他这方面的意识更加强烈。
尽管只是经过了一次试飞,但是以李战的性格,他也许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试飞框架,完全从实战角度出发的思考。
“好,那我就说说我的想法。”
第686章 和老部队搞对抗
“我认为应该把试飞工作分为两部分,技术指标的试飞为一部分,实战试飞为一部分,两部分同时进行。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缩短试飞时间,实战试飞和技术试飞之间可以形成相互验证,更加有利于后续的改进工作。”
李战说道,思路非常的清晰。
包冠华问,“你认为黑丝带已经具备了实战试飞的条件了?”
“是的,经过这一次试飞我相信黑丝带已经具备了实战试飞的条件。”李战肯定地说道,“当时我搞歼十六实战试飞的时候,情况和现在差不多。但是歼十六是按照正常的流程来试飞的,做完了技术试飞之后才进行实战试飞,一来二去耗费了很多时间。”
“嗯,很好的想法。”包冠华微微点头,“具体办法有吗?”
李战说,“陈铭大队长搞技术试飞,他的理论比我高得多,比我有优势。我负责实战试飞,我的优势在于实战经验,知道部队要什么样的战机,知道怎么飞才符合实战要求。”
“说得没错。”包冠华非常满意,“一分为二同时进行,既节省了时间也达到了更加全面的测试。”
李战说,“关于实战试飞我是这么想的。直接搞对抗,和部队搞对抗,实战化的对抗,战训大纲怎么要求就怎么来,在实际战训中发现问题。”
“是好办法,但是风险也提高了。”包冠华说。
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实战试飞有多危险李战自然是知道的,歼-16的实战试飞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但是收益也是巨大的,正应了那句话:高风险高回报。
李战说,“风险是可控的。在一系列的对抗之后,还要进行所有的实战科目进行测试。参照歼十六的实战试飞来搞。一两年时间下来,我估计黑丝带是具备量产条件的。”
包冠华却是苦笑着说,“小李,你这是在玩火啊。你搞歼十六实战试飞的具体情况我是知道的,风险太高了,我们现在没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
“老领导,开飞机的哪能没风险?风险大和小,其实区别并不大。重点在于如何能够迅速地全面地测试飞机的性能。飞机造出来是要用的,是要交给部队打仗的,不扎扎实实地搞一遍如何交付让部队满意的飞机?”李战说。
包冠华沉吟了一下子,摆了摆手说,“我再好好想想。对抗这一块你是怎么考虑的?”
“这一块比较简单,咱们老部队鹰隼旅就是很好的对手。老部队成专业蓝军部队了,去年开始就举行了专业的自由空战竞赛,这个赛事也是很好的平台。”李战笑着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