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婉君说,“伯母,那不是拆迁办,应该是拆迁公司。据我所知,开发商和政府无签署的合同里并没有包括政府负责拆迁这一项。”
“什么意思?”李龄皱眉,“哦,就是说政府把地卖了就什么都不管了?”
“也不能说不管,拆迁赔偿有标准的,相关规定写得很清楚,政府按照开发商按照这个来执行。”应婉君笑道,“不过实际操作中就难说了,商人都是唯利是图的,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把拆迁成本压下去。”
“那怎么办?拆迁公司又怎么了,他们总不能敢动手吧?”李龄挑着眉头问。
邱国豪冷不丁地说,“你忘了城西那个村子,开发商后来都和村民打起来了。一个往死里压价,一个往天上要价,不动手才怪。真的,那帮人都不是什么好人,断水断电算是轻的,直接挖掘机开过来开拆不是没有!”
“他们肯定不敢!”
应婉君淡淡笑着,信心十足,迎着众人期翼和疑惑的目光,她说道,“伯父,伯母,李战不是得了五个一等功吗,每一次市里县里相关部门的领导不是组织人敲锣打鼓送大大的牌匾到家里了吗?”
“是啊,没地方挂了,其他四副我包好给藏了起来。”李建国说。
应婉君笑道,“明天都拿出来,就摆在客厅里,把部队寄回来的喜报也都拿出来,整整齐齐地摆在茶几上。”
“别说县里了,就算是市长来了也不会动咱们家一分毫。”
李建国夫妇也好李龄夫妇也罢,他们都完全意识不到五个一等功的一等功臣意味着什么。他们根本想象不到他们的儿子(弟弟)的社会地位有多高,哪怕这是2010年,一个军人还不怎么受到尊崇的年份。
应婉君知道,在北库场站待了一个星期后她就更知道了。
第205章 坟头草几米高了
一大早的机械厂的老头老太太就都搬了椅子在家门口坐着,目光警惕地往路口那边看,一听到汽车的声音就站起来一副准备战斗的样子。
机械厂很老了,到处都是瓦房平房,前面是平坦的空地,晒衣服养鸡鸭鹅搞小菜地。南边的六栋楼房才勉强有些现代的气味,其中三栋较新,建成于八十年代,另外三栋也很老了,建成于六十年代末。放眼望去,整个机械厂一堆年龄超过半个世纪的建筑物。
自从当地政府把机械厂的地给卖了之后,机械厂的职工们、住户们是既欢喜又忧愁,几家欢喜几家忧则更加明显了。二十年了,一些年老的职工早都过了世,当年的青壮如今也老迈了,还有一些活不下去的早早的回了农村,当然也有一些中层及以上悄无声息地在外置地建楼房一建就是八九层安然地当起了包租公(婆)起来。
时过境迁,机械厂这里面的关系之错综复杂利益纠葛之严重某些厂干部罪孽之深重罄竹难书广大职工的苦难之深切一言难尽。
当地政府搞一刀切是脱离现实情况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这是应婉君连夜对机械厂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因此她更加淡定了。说句难听的,就算李家忍气吞声什么都不要了搬走,机械厂也不是那么容易拆的。
尤其是当早上应婉君和叶慧华出去买菜的时候,特意在厂区里转了一圈,看到了许多如临大敌的大爷大妈大叔大姨们,应婉君那颗心已经放下来了。
别看她底气十足的样子,其实心里面是比较没底的。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是她不好讲出来,怕未来公婆担心。第一方面是她担心拆迁公司的人没见识意识不到五个一等功的象征意义从而做出一些冲动的举动,第二方面则是拿不准这么做会不会影响到李战。
尽管和李战相处的时间不长,但应婉君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李战思想的单纯以及极强的原则性,是宁愿自己再麻烦也不愿意给组织添麻烦的那种坚定的革命主义战士。
用一等功臣、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的名号来吓唬拆迁公司的人合适吗?随即她想到,这算是吓唬吗?己方有理,并非无理取闹,只不过求一个公平的对待,摆事实讲道理罢了。
保险起见,应婉君昨天晚上还是和她高中时班主任通了电话,通过那位临近退休的国家特级教师联系了她的一名学生,省电视台驻港城的记者。
应婉君和叶慧华前脚出门,拆迁公司的人后脚就来了。两台面包车一台小货车直接就停在了李家所在的宿舍楼下。他们也是有“智慧”的,早上大家都着急上班没空跟你耗,运气好的话能“攻破”几户人家。
今天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这两栋宿舍楼,居住在这里的职工还有几户,全都是没有产权的,和李家的情况一模一样。其他大部分都是外来的租户,他们就不必多说了,房租到期不续租走人就行,拆迁是原职工房东的事。
攻破了还住在这里的几户职工这两栋宿舍楼就算是拿下了,比平房区要好拿下太多了。
他们也是做过侦察工作的,知道李建国在这一片小有威望,在还住在厂里的职工里算是个有影响力的人物,所以把李建国列为了主要攻击目标。当然他们也是知道李建国家有个儿子是当兵的,开战斗机的。
那又怎么样呢?
这年头,当兵的最好说话,你不配合就是拖组织后腿。
林定茂一下车,就意气风发地挥了挥手,“去,给他宣读政策,看看他态度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