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析会后李战才知道他当年离开二师不久秦明就调试飞院去了,经常在试飞院和厂家来回跑,专门搞歼-15的飞参数据分析,等于是参与了后期的研制工作,可以说对歼-15的了解是最资深的人之一了。
秦明看到的是588号歼-15完美的飞参数据,对照着舰降落要求来看,几乎全部一致,可见李战的操纵是近乎完美的。
但是他也有一个小小的疑问,他指着最后一次着舰降落的推力曲线末端问道,“小李,你在勾阻拦索前大概一点五秒钟有一个小小的推油门杆动作,这个动作是特意为之的还是操纵上的误差?”
非常细微的推力变化,反映出的是油门杆位置的细微变化,而且非常快的就恢复了。
其余三人都竖起了耳朵,如果不是秦明点出来他们还发现不了这么细小的变化,也许这就是李战的独门秘籍?
李战却是问道,“秦主任,这里能查到当时的天气数据吗,主要是第二训练区的风力风向变化,我这个动作和当时的侧风有关系。我落地后两秒钟,有一股很强的侧风出现,当时机翼有明显的摇摆。”
已经着陆的战机机翼出现明显的摇摆,这是判断风力的明显依据,瞬间的风力应该是达到了八级风。
“我马上去要。”秦明立马起身去打电话让气象部门报相关数据过来。
李战对张雪阳三人说,“这个动作不具复制性,从我今天飞行的体会来看实际上没有什么捷径,不过我倒是想到一个可能会比较有效的训练办法,最关键的是这个这个办法不需要占用宝贵的训练区和歼十五。”
单凭“不需要占用宝贵的训练区和歼十五”就很吸引人了。
李战道出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训练办法,而且任何一名飞行员都非常熟悉的训练内容。
第520章 二等功是我的短板
“暗舱飞行?”
张雪阳、曹复飞、唐磊磊异口同声地惊讶道。
“对,我认为大量的暗舱飞行可以快速提高着舰降落的精准性,同时提高飞行员和甲板指挥人员之间的默契度。”李战非常肯定地说。
三人你看我我看你,惊讶之余心情复杂。
暗舱飞行是所有飞行员都必须要经过的基础训练科目之一,也是每一名地面指挥人员都必须要具备的资格。人们经常能够听到盲降,对盲降的了解多一些,暗舱飞行显得鲜为人知。
从定义上来讲,盲降是暗舱飞行的一部分内容,暗舱飞行的目的是使飞行员掌握仪表飞行技能。开飞机的都知道仪表飞行是基础科目,一些民航飞行学校、民间航空培训机构的教学里,仪表飞行差不多是衡量飞行员是否合格的基础科目了。
在部队里这些标准会更高。
所有军方飞行员在下部队之前的新训期间都要完成盲操飞行、暗舱飞行这些基础科目,并且取得相关的资格资质,部队每年都会组织复训,如果不合格立马打回重训,再不合格就要卷铺盖走人。部队对基础科目抓得非常非常严格,就好比陆军步兵部队里的三大硬科目:武装五公里越野、射击、投弹,你其他的科目哪怕再烂,只要这三大硬科目拔尖,留转的时候肯定优先考虑你。
你武装五公里越野要是能跑军区第一,没说的,一等功。
所以说一些人老是觉得开飞机的总是拉杆费拉杆费的俗不可耐,实际上军方飞行员的付出远比收获(单指薪资)要多得多,承受的压力更大。
暗舱飞行的具体做法比较简单,用布把座舱盖遮盖严实,保证座舱里没有任何自然光,飞行员完全依靠仪表飞行,因此地面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这样的基础科目谁都能飞,不能飞的早退役了。
可是在训练的时候谁也没有往这些基础科目想。舰载战斗机舰上起降这种高大上科目可以说是训练科目金字塔顶端的超高端科目了,怎么可能和基础科目联系到一起呢?
然而李战提出暗舱飞行可以有效提升着舰降落的训练效果,大家的脑子里像是被一道闪电打了一样,瞬间就全部活跃了起来。
张雪阳神情稍显呆滞,明显在急剧思考。
曹复飞则是眼珠子滴溜溜地转着,显然这是他急剧思考时的神情表现。
唐磊磊则想得更多一些,若有所思的样子,他毕竟跟李战的时间最长,了解老大队长的思维习惯。
“盲降呢?一哥,着舰降落就是盲降呢吧?”唐磊磊很快想通了一些关节,提出了疑问。
从某个方面来讲,把着舰降落视为短距阻拦盲降是没有问题的。海军飞行员在下滑降落的最后一段是看不到跑道的,能看到的是跑道左右两侧的光学助降系统,而且没有更多的固定参照物,说是盲降并无不妥。
李战很欣慰的朝唐磊磊点了点头,无疑唐磊磊比张雪阳和曹复飞都更快的想通了其中的主要关节,他说道,“着舰降落科目里,甲板的指挥引导非常重要,可以说着舰降落是否能成功一大半在甲板的指挥引导这一块,你们都知道,咱们飞行员更多时候是被动执行指令的。暗舱飞行是对整个飞行过程针对性的训练,是最能锻炼飞行员和甲板指挥引导部门之间的默契度的。其实我们现在才去的着舰降落方式就是盲降训练,但是相对于暗舱飞行,盲降训练的范围太小,达不到对所有部门全程联动训练的目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