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装进口的那批SU-27SK到国产歼-11系列战机,据说都尽量不装备东北一带的部队,据说引进技术自行生产的时候协议里有相关的条款……
这么看曹复飞的优势是很明显的,037号歼-7EGGH所使用的是枭龙的飞控系统,而枭龙的飞控系统源自于歼-10的,所以曹复飞开037号歼-7EGGH完全没压力。
李战是对曹复飞寄以厚望的,唐磊磊和曹复飞之间的差距在于经验,前者和李战同一批下的部队,现在能有上千个飞行小时完全是跟着李战在北库鹰隼混过。
彭楚彬机务组的动作很快,处理了生锈问题之后他们又对飞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快速检修,一个半小时后李战再一次接收了飞机继续飞标准。
到了最后一趟,天色已经是半暗状态了,西边地面昏黑一片但天上一片彤红,东边地面尚且有些亮色但天上已经开始拉黑。
座舱里的李战没有任何感觉,但是地面人员的观感就完全变了。从塔台看过去,037号歼-7EGGH轻型舰载试验机干脆利落地起飞爬升后用一个很大的侧滑角完成了急促转弯,机头由朝向北调整为朝向西。
接下来要进行的是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暗舱飞行训练,模拟舰载战斗机从航母甲板起飞升空前往两百公里外的空域执行任务,五分钟之后完成既定任务返回母舰,通过这么一个过程来锻炼飞行员的起降能力。
这里面有一个重点难点——找到“母舰”。
所以李战首先要找到沃土飞训基地。
暗舱状态下的李战无法通过目视发现“母舰”,而在海空上,飞行员很难从茫茫大海里找到航母——对人类来说航母是庞然大物,对海洋来说航母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
因此必须要根据地面/母舰的引导返回,甚至在能见度很差的情况下整个着舰过程是要完全被动地根据舰上指挥人员的指令来进行的。
李战现在要做的就是这项尝试,也是暗舱着舰训练具有很重要意义的一个训练节点。
他开着037号歼-7EGGH向内陆方向飞了一百公里,然后持续缓慢左转画了一个很大的逆时针转弯圈朝南飞出海,随即再根据地面塔台的指令继续左转,在沃土飞训基地东南海面上空一百二十公里处恢复平飞,最后从这里开始返航基地,开始寻找“母舰”。
大概就是在基地的南侧到东南侧飞了一个半圆,航程四百公里。
结果到了东南海面上空一百二十公里处时,李战完全暗舱了。
第524章 座舱断电供氧故障
“塔台,我报告个情况你们别害怕。”
李战的声音很清楚,而且又是在一百二十公里外六千米巡航,所以超短波电台的接收非常的良好。
可是老陈头等人听到这奇奇怪怪的话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叫我们别害怕,你是飞行员那应该是你害怕好吧?然后猛地愣神:咦,什么意思,又出什么故障了吗?
“洞三拐什么情况直说!”老陈头就不惯李战这毛病,严厉地询问。
李战回答,“我座舱断电了。”
全都傻了。
连老陈头都被震得有些懵了。
李战自顾的报告情况,“一平三下显示系统应该是关闭了,照明系统也关闭了,备份仪表也看不见了,但是地平仪是正常的,只是没了背光。”
老陈头突然反应过来,“洞三拐,蒙布脱落了吗?”
“没有,不过我带着手电……”李战说。
居然随身带着手电!
这次训练飞行员没有携带标准的装具,否则装具里的应急救生物品里也是有手电的,可是李战居然自己带上了手电,这是什么超乎人类想象的预知能力?
“排查故障,保持航向航高,油门杆也不要动了!”老陈头迅速下达指令,三个要求都非常的正确,当务之急就是让037号歼-7EGGH保持当前的平飞状态平飞。
李战迅速回答,“洞三拐明白!”
老陈头马上命令启动应急预案,对身边的参谋说,“上报指挥所,要求立即清空洞三拐前方空域所有飞行器,尤其是民航的,让他们的飞机都让开!”
“是!”
渤海上空的空中交通非常的繁忙,航线航路交织在一起看上去就是一团乱麻,又因为有好几个国际机场在沿海,所以民航客机在进入渤海空域的时候飞行高度通常都是在持续下降状态,而且大部分是国际航班。
按照计划塔台下一个指令会是要求037号歼-7EGGH下降飞行高度避开民航繁忙的航路,可是现在老陈头根本不敢这么做!
座舱断电意味着飞行员无法通过仪表台获取飞行数据,失去了对战机状态的把握。037号歼-7EGGH的大部分数据是通过一平三下显示系统来呈现的,这个系统出了问题意味着飞行员除了两杆两舵外没有其他办法可以和战机形成交流。
不幸中的万幸是备份仪表里的地平仪还算正常,只是没了背光。不过李战可以用手电来进行辅助照明。飞行员随时掌握飞机的俯仰侧倾状态非常非常重要,此时李战起码可以保证不会往海里开。
老陈头那边用最快的速度执行紧急预案,李战这边其实早就开始按照程序进行排查,他发现供电正常,因此断定问题应该是出在线路上。
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在二师工作的时候曾经遇到过同样的空中险情,那一次是夜航,不过当时下降高度后起码能够看到地面的灯光,现在他根本看不到座舱外的任何情况,比之上一次更加的危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