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蜀中的道路都是人的尸体铺就的。
这句话不是云昭猜测的,而是有历史记录的。
战国时,秦国为打通陕西到四川的道路,秦昭襄王于公元前267年开始修筑褒斜栈道。
这条起自秦岭北麓眉县西南三十里的斜水谷,到达秦岭南麓褒城县北十里的褒水河谷,全长大约四百里的栈道,是在峭崖陡壁上开山破石,钻孔架木并在其上铺板而成。
当时火药还没有发明,在上为绝壁、下为激流的自然条件下,先民们先是采用“火焚水激”的方法开山破石,然后再岩壁上凿成一尺见方、两尺深的孔洞,分上、中、下三排,均插上木桩。
接着在上排木桩上搭遮雨棚,中排木桩上铺板成路,下排木桩上支木为架,最终于公元前259年完成,历时八年之久。
史书对这一段惊心动魄的筑路过程给了极高的赞扬,文人也纷纷写文章赞颂修路的功绩。
可惜,不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对于筑路过程中死掉的一万六千名奴隶只字不提,他们就像是一群工具,在修路的过程中被消耗了,如果不是悬崖峭壁之上隐约留下来的一些石刻记录,他们的生死不会有人知晓。
蓄养奴隶会彻底的败坏人心,弄乱国家的秩序,这一点,云昭以前跟很多人说过,他不管国外是个什么样子,在大明国内绝对不允许。
今天可以蓄养外族奴隶,当蓄养奴隶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总有一天奴隶主会出把自己族人也当成奴隶。
傍晚的时候,云昭回到家中,云琸已经被送去了玉山书院,所以,家中只有夫妻三人安静的用着晚餐。
云昭的晚餐历来不太丰盛,两荤两素的菜肴加上一份汤面条,就是他们三个人的晚餐。
云昭吃完一碗面条之后,觉得没有吃饱,冯英就给他添了半碗,云昭吃完了面条,就把饭碗推到一边,瞅着冯英道:“我儿子带回来了两万四千个奴隶。”
冯英愣了一下道:“从哪里来的奴隶?”
云昭道:“哪里来的都有,有欧洲人,有黑人,有交趾人,有南洋人,还有乌斯藏人,蒙古人,可以这么说,只要是我们能见到的人种,他那里都有。”
“没有大明人?”
云昭叹口气道:“如果有大明人,这事就不会对你说了。”
冯英的身体抖动一下,然后低声道:“彰儿要这么些奴隶做什么?”
“开凿入蜀铁路。”
钱多多端着饭碗两只眼珠子躲在饭碗后边咕噜噜的在丈夫及冯英脸上转悠。
冯英叹口气道:“那孩子想要干您没有干成的事情。”
云昭道:“动用奴隶修建国内铁路的动议不绝于耳,这件事眼看着就要经过代表大会讨论之后执行了,这孩子不该这时候率先行动。
所以说,他被人利用了。”
钱多多见丈夫的语气软下来了就笑道:“把利用阿彰的人除掉就是了。”
云昭摇摇头道:“没有那么蠢的人,现如今,大明国土过度膨胀,国内这些人手明显不足,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趋势就是人力的价值在不断地增长中。
所以就有很多人把目光盯在奴隶身上了。
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阶层的事情。
现在,很多人都富裕起来了,就觉得自己不用劳作了,可以舒舒服服的接受别人的伺候了,雇佣一个大明人的价钱足够他们购买五个奴隶。
这就是彰儿使用奴隶修路的原因。”
冯英慢慢地道:“夫君,既然使用奴隶对我们大明是有利的,那么,夫君为何还要如此小心谨慎呢?”
云昭似笑非笑的瞅着冯英道:“这种事情一定会有报应的,你信吗?”
钱多多笑道:“夫君连满天神佛都不相信,这时候怎么又相信报应这一说了呢?”
云昭摇头道:“我是不相信满天神佛,但是我相信老天有眼。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奇怪,当我们觉得一件事对我们只有好处没坏处的时候,坏处就慢慢滋生出来了。
我一直认为,自己的国家自己建设这条道路是没有错的,只有生活在我们自己建设的国家,我们才能安享他带给我们的所有便利,并懂得珍惜。
这些年,在我的纵容下,大明的人力价格在不断地上涨,这就是我要的一个结果。
也就是说,我想通过这个方式让没有多少生产资料的百姓富裕起来,同时也限制一下商业,工业带给人们的暴利,继而达到全民共同富裕的目的。
我中华一族之所以能在这个世界上屹立千万年,依靠的就是勤劳,这是我们的根本,如果把这个看家本事丢掉了,我们以后恐怕要真的沦为强盗了。
强大都是一时的,就像我们现在,可以尽情的在四海劫掠,等到我们没法子继续劫掠的时候呢?当我们将剥削当成一种正常的谋生手段之后,却没有剥削别人的能力的时候,我们该何去何从?
最重要的是,一旦奴隶被引进了,富裕的永远是一部分人,不可能惠及大明全民百姓。
到了那个时候,富裕者因为拥有奴隶的帮助,他们就能迅速的变得更加富裕,而那些穷困者呢?那些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力谋生的人在工价一步步降低的时候,又该如何生存呢?
与那些奴隶们竞争?
最后他们也会沦落为奴隶的,这是一定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孑与2 凡人流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