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孤寡院一年三成的用度,是明珠楼提供的。”
刘掌柜稍微解说一下,云昭心头顿时就释然了。
顶着刺眼的光芒,云昭发现有一朵珠花不错,就取出来直接插在冯英的发间,还说一句“很好看。”
见云昭这样做,原本正在用丝绸检验金锁会不会有毛刺的明珠楼掌柜的,手都开始发抖了,好不容易听到云昭在问价钱。
面红耳赤的挤出一个五文钱的价格。
刘主簿暴怒,咣当一声就从袖子里取出十个银元拍在玻璃柜子上,小声对掌柜的道:“我家少爷是来买东西的,不是来抢东西的,该什么价钱,就什么价钱!”
云昭忙着跟冯英浓情蜜意的评论这朵珠花,云彰坐在木头桌子上吸溜吸溜的喝着西瓜水,对那边的状况假装没看见。
金锁重新回到了云彰的脖子上,珠花也安稳的待在冯英的发间,刘主簿也收回来了五个银元,云昭就对诚惶诚恐的商贾道:“很好,良善传家是富贵长久的保证。”
掌柜的连声道:“小的一定多做善事。”
云昭笑道:“也要量力而行,还有很多人指着你吃饭呢,为了做善事,就把你明珠楼弄垮了,反倒不美。”
掌柜的连连点头道:“小的一定记在心上,一定将良善传家四个字当做传家之宝。”
有了明珠楼作样子,后面那些脑满肠肥的商贾们为什么要在今天把所有宝贝摆出来的意思就很明显了。
这是刘主簿特意安排的一场大型酬谢活动。
感谢这些商贾们这些年为蓝田县做了一些官府触及不到或者遗漏的事情。
人的善行是需要时时鼓励的,只要这些商贾没有违法乱纪,云昭愿意在这个时候跟他们说说话,问问生意,聊聊家常。
整个大市场才走了一半不到,云昭就买了很多东西,有茶叶,有竹器,有砚台,有最好的松墨,印花笺纸,以及云彰看进眼里就再也放不掉的巨型鹦鹉。
来到一个专门卖黄馍馍的摊子前边,刘主簿骄傲的指着一个一笑一嘴黑牙的老汉道:“少爷,这个狗日的您别看他脏,千万别小看了。”
云昭笑着拱手道:“老人家有礼了。”
老汉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这个贵人,局促的用手抓着干净的围裙,不知道该怎么应答。
刘主簿在一边笑道:“少爷,您能想到吗?这只老土狗生了一窝狗娃子,偏偏他这个狗窝里,出麒麟,出凤凰,总共六个孩子。
最大的儿子已经是乾县的里长,大闺女进了武研院,二儿子在玉山书院下院,明年就毕业了,听说志气很高,准备去关外发展。
其余的两儿一女,一儿一女在玉山书院就读,一个儿子在宁夏镇玉山书院上院就读。
不出十年,这个老狗就是咱们蓝田县赫赫有名的老太爷。”
云昭闻言大笑道:“如此,某家不可不礼敬!”
说着话,再次朝老汉拱手为礼。
第168章 商人的自尊
在过去的一年中,蓝田县进行了多项改革,其中,土地改革的影响最为深远。
蓝田县现有的大商贾们,大多是从地主变成大商贾的。
土地改革已经断掉了他们的后路。
这让他们对自己目前正在突飞猛进的事业,也产生了怀疑,担心,蓝田县再来一次打击大商贾的行动。
这种事情在大明不是没有出现过,当年太监横行大明的时候,大明很多商贾都遭受了灭顶之灾。
皇帝缺钱,就派太监去垄断大明所有最赚钱的生意,这是一种杀鸡取卵的夺财方式。
蓝田县在颁布了《土地改革令》并认真执行后,就迅速颁布了《个人财产保护法》用来安定人心。
可惜,前面的《土地改革令》太吓人了,导致后面的《个人财产保护法》被人当成了遮羞布。
关中不缺少聪明人。
从这两个法令颁布的时间顺序就能看的出来,即便是蓝田县尊云昭本人,也不认为《土地改革法》完全合理。
如果云昭真的认为这个法令合理的话,他就该先颁布《个人财产保护法》而不是那道可以强行拆分,拿走大户人家田地的《土地改革令》了。
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就对商贾有一种特别的厌恶感。
这种厌恶感主要来自与统治阶层。
他们普遍的做法是扬农抑商,在某些特殊时候,商贾基本上都是贱籍。
所以,当云昭开始实行抑制大地主,鼓励商贾的时候,他们一致认为,云昭既然能对大地主下手,那么,大商贾被针对也是必然的事情。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云昭看来,将所有人都捆在土地上,大明再过一千年都不可能真正富裕起来。
只有发展工商业,才能解决农夫们产出收入比低的问题。
保护绝大部分的小农,用来稳定国家的税赋收入,保证粮食生产永远都在一个高水平位置上。
小农户多了,缴税的人口也就多了,这对一个国家有一个健康的财政非常有利。
鼓励商贾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批人是最好控制的一批人,不论他的商业帝国有多么的庞大,在国家机器面前,随时都能把他们的商业帝国碾成粉末。
农夫就不一样了,这是一群需要云昭来好好讨好的一群人,永远保证他们从自己的土地上能够获得足够的物质保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孑与2 凡人流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