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的,把尚书令这个实际上的宰相给架空,废除相权,把相权和皇权二合一,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程昱和田丰固然是郭某人的亲信,但是在郭某人现在是皇帝,是君,不是民了。
为了巩固皇权,这两人实际上掌握的相权就是他最大的敌人,他在的时候还能驾驭相权,可一旦他不在了,他的后代就可能面临曹睿的窘况。
曹睿甚至都不能插手干预尚书台的行政,面对士人的抵制,他甚至无能为力,只能干瞪眼,那就等于是相权侵夺了皇权,是皇权危机。
曹魏的覆辙,郭魏不能重蹈。
可是一个内阁明显是不够的,而且眼下,内阁里也有很多士人子弟,甚至是优秀的士人子弟,比如诸葛亮,比如司马懿。
郭鹏要用他们,但是他们本身的阶层属性就注定了他们是郭鹏的敌人。
所以仅仅只是依靠内阁是不行的,最多形成党争,难以带来正面影响。
所以还需要其他的助力。
御史台算一个。
因为郭氏家族是法律世家的特殊性,所以御史台的主要职位已经基本上被郭氏家族及亲眷垄断了。
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作为监察官员,被郭鹏定义为背靠皇帝面向群臣的职位,拥有监察之权,主要的职责就是对尚书台的官员进行监察。
看看他们有没有贪污腐败,有没有渎职。
御史台被郭鹏完全掌握的好处就在于方便郭鹏随时以反腐为名掀起政治清洗。
郭鹏在后人眼里一定会成为自秦始皇以来第一个大规模高频率反腐的皇帝。
参谋台也是郭鹏设立的机构,也是郭鹏为了分裂士人之权而建设的。
戏忠和郭嘉是参谋台的一号二号首脑,专司行军征战的谋划和战略设计,不参与行政。
参谋台和军队之间仅仅只隔着一个郭鹏,虽然参谋台本身就是郭鹏用来隔离传统士人和军队的,但是参谋台本身所用的人基本上也都是士人。
目前是不担心,但是长久看来,为了避免目前被自己牢牢掌握的军队被士人渗透,郭鹏决定同步建立一所军校。
目前他正在筹划。
第0776章 郭某人的专制之心
对于这所军校,自然也是用来为夺权保驾护航的。
既然是为夺权保驾护航,那他自然打算以皇帝兼任校长。
把这所军校打造成专门培养忠于皇室的军事人才的重要学府,然后以大量军校的人才进入参谋台,垄断参谋台的职位,以此逐渐确立参谋台官员都毕业于军校这样的一个传统。
而且军校不对外招生,只对军队招生,对于军队内部那些立下功劳且有志于进行参谋工作的军人进行专门性的培养。
不识字不要紧,出身黎庶也不要紧,进了军校,可以学,什么都能学,只要立功,愿意发展,都可以获得进入军校深造的机会。
如此一来,算是间接的为黎庶打通一条上升渠道,且从根本上隔离士人和军队之间的联系,确保皇帝对军队的掌控。
对于专制帝王来说,军队是真正的红线,比起他的权力都重要,因为足够强大的武力是一切统治的根基,武力才是根本,皇帝如果不能直接掌控军队,将是极其危险的事情。
所幸魏军从护乌丸校尉时代建军开始就被郭鹏掌控的非常严实。
军纪严明,军规十分严苛,各种规章制度深入贯彻落实,任何试图挑战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无论是谁。
通过这样的方式,郭鹏对军队的掌控力也非常强。
他要对军队做什么,士人们是干预不了的,他要做这些事情,只要是针对军队,士人就拿他没办法。
动不了你们的命根子还动不了军队?
别想着动我手里的军队,你们懂!
这一点,相信大家是心照不宣的。
而且就东汉士人歧视压制军人的传统来看,郭某人并不担心他们会在军队里拥有什么势力。
这年头,都是优秀的军人卯足了劲儿往士人转型,比如河内司马氏,司马懿的本家,除此之外,还从没听到过士人往军人方面转型的。
等他们反应过来想要转型的时候,估计已经来不及了,军校已经确立了。
中央的具体架构郭鹏就确立的差不多了,重用内阁,分化尚书台,垄断参谋台和御史台,以此提拔寒门豪强和黎庶,打压士人。
定下这个基调。
而在地方,郭鹏没有大动干戈,地方依然是州郡县乡村五级制度,其中州刺史和郡太守依然具备辟召属吏的资格,这是郭鹏暂时无法撼动的。
州刺史那边倒无所谓,毕竟被郭某人剥夺了军权和财权之后,只剩行政权的州刺史掀不起什么风浪,郡太守其实也差不多,但是二者具备的辟召之权依然是很大的隐患。
地方政府的开府之权是建立在东汉与豪强共天下的基础之上,郭鹏是被迫继承这个规矩的。
因为东汉的不作为和虚弱的小政府,郭鹏必须要为他们擦屁股。
其实这种制度的建立也是有实际意义的,掌握资源和人口的都是地方豪强,你官府不与豪强合作,就不能很好的治理地方,所以才要把权力分给本地人,这是郡太守开府的实质。
州刺史开府也是差不多的,只是在汉末乱世的背景之下,开府变成了郡守和此事笼络当地军事人才参与争霸的渠道,变了味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