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稍微讨论一下,大家也就达成了一致看法——没卵用。
刘璋要是来,那就来,要是北上汉中,那就在汉中揍他,要是直接往江陵来,那就搂草打兔子一勺烩了,当年他们三路一起进兵都奈何不了郭某人,就更别说比当时更加强大的郭魏帝国了。
所以完全不用担心什么,倒不如说要担心的不是郭鹏,而是刘表和刘璋。
就目前来说,刘璋称帝和刘表称王在魏国领土范围内有所传播,但是并未引起什么波澜,至于什么天下仁人志士群起而攻郭魏什么的只存在于他们的想象之中。
能给这些流民一个安稳的家,一块土地和一些农具种子,让他们吃的上饭,就是天大的恩赐了。
基层的乡长和村长也会经常对他们宣扬伟大的皇帝陛下对他们的恩赐,郭魏是真的有人心的。
比起虚无缥缈的光复汉室,还是能吃到嘴里的粮食更加得人心。
而之所以这些消息可以传播到中原来,那也是商人的事情,临淄营不是吃干饭的,要是有间谍来搞事情,临淄营早就出手扫灭他们了。
而且就眼下来说,魏国基层的生态状况和刘表他们的生态状况完全不同,屯田乡村占据大多数,豪强庄园不占多数,想收买豪强起兵搞事情,不容易的。
而且郭鹏大修道路,改善交通状况,已经把汉末落后的交通状况革新了一遍,江南的那些间谍想要联络所谓的『仁人志士』,估计都找不到路。
这种情况下还能传播,只能说是商旅的功劳。
虽然打仗照打,但是商队的生意还是要做,经济还是要发展,郭某人自己都在做生意,其他人自然也会做生意,把南人需要的东西带到南方去卖,然后换回来北人需要的东西。
比如著名的蜀锦。
郭鹏无论怎么和刘璋关系恶化,蜀锦的供应就没有断过。
蜀中豪族和蜀汉官方很喜欢郭鹏铸造的标准五铢钱,郭魏官方也很喜欢蜀锦,郭鹏登基所用的礼服就是纯粹的蜀锦织造的。
双方虽然在军事政治层面没了交流,但是经济文化方面还是存在交流的。
而且这个时代的彼此边界也不是柏林墙,不像地图上那样泾渭分明,也没有卫星监控,没有谁闯过来都知道,更不会建造边境墙来防止有人偷渡,只是一个大而化之的概念。
否则郭鹏也不可能用一个论才大典就把荆州大半的士子给笼络到了自己这边来,直接把荆州的文化搞崩掉。
于是刘璋称帝和刘表称王的消息也随着商队的往来而往来,两人号召天下仁人志士起兵反抗郭魏伪朝的消息也像笑话一样传到了中原来。
那些商旅的确是用传笑话的口吻去传播这种事情的。
在他们看来,这天下要说打仗,郭鹏说第二,谁敢称第一?
要是有第一,那当皇帝的就不是郭鹏了。
郭某人自己就是当年维护汉室的唯一的“仁人志士”,要是没有郭某人“起兵讨伐”袁术,现在的天下就姓袁了。
所以你们猜现在天下还没有“仁人志士”啊?
第0788章 等到郭鹏死了,天下还是从前的天下
也不能说郭魏帝国的统治区域内就真的没有“仁人志士”了。
这一点连郭某人自己都不会保证。
这些心怀不轨之徒,这些不满意郭鹏统治的人,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郭某人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豪强。
比如郭鹏收缴冶铁工具,且不准豪强庄园冶铁和铸钱的行为就让一些豪强很不满意,他们觉得郭鹏侵犯了他们的利益。
不仅回收了铸币权,让他们无法大搞庄园经济,还要搞盐铁官营,压缩他们的利润空间。
但是政策还是推行下去了。
官面上的人物带头遵守,比如李典,比如曹洪,比如韩浩,他们都带头遵从,交出自己庄园内的冶铁工具和铁匠户,以此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对于老实交出这些东西的郭鹏采取怀柔政策,对于那些有抗拒心理的,则一声令下,令地方县令乡长什么的直接配合地方守备兵到庄园里搜,然后强买。
要把一切冶铁设备和铁匠都给买走,绝不允许私人冶铁,管制的非常彻底严格。
如果有武装反抗的,杀无赦。
新朝建立的大背景下,郭某人不允许任何人违背他的意志!
这些豪强不满意,但是没有对抗的力量,杀了几只鸡之后,猴群就老实了。
郭鹏的基层乡村势力更大,乡村里的村长和乡长也不是吃干饭的。
在郭某人的刻意操纵之下,往往一座豪强庄园被好几个屯田村庄包裹在其中,彼此之间不能互相交流,屯田农庄内农时耕田,农闲时操练战术战技保卫家园。
你让他们起兵造反?
小规模的一个村长就能带着村里的青壮去干一仗,稍微上点规模的一个乡长就能给你们摁下去。
而且现在郭某人已经把老卒下乡当作一个政策来实施了。
通过早些年在青兖二州和冀州的成功试点,郭某人登基以后就把这个政策正式立为法案,颁布下去执行了。
那些身体有问题不能适应魏军高强度作战需求的老卒们,除了军中留一些作为新兵教官之外,大部分都被外放撒入地方乡、村,作为当地青壮们的领头者,专门负责在农闲时带领地方青壮操练战术战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