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降派的人身为大汉官员,居然要劝说皇帝退位,向敌国投降,放弃保护汉室,这还称得上是汉臣吗?
一群叛逆!奸贼!
主降派的官员大怒,纷纷指责主战派的是穷兵黩武,鼠目寸光,要以一己之私毁掉整个益州百万生灵之类的。
两方面激烈对峙,谁也不肯后退一步。
剧烈的恐惧也一样席卷了刘璋的内心。
刘璋自然不是什么雄主,但是能在这个位置上坐着,坐稳,刘璋当然也不是看不穿拎不清的二世祖。
他很清楚自己的根基没有想象中那么稳当,面对郭魏一统天下的不可违逆的趋势,他的抵抗几乎是徒劳的。
对于要不要放弃帝号并且向郭鹏投降,这是值得商榷的。
是抵抗到底然后像孙权一样满门被杀绝,还是学习刘琮一起去洛阳做个归义侯,舒舒服服的做个闲散君侯以安度余生,这两个选择摆在刘璋面前,颇让他感到为难。
而同一时刻,东州派内部也爆发了剧烈的分歧,相当一部分人强烈要求结束抵抗,向郭鹏投降,顺应大势,以求取一条活路。
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大,支持者越来越多,渐渐压过了一度占据上风的主战派。
动态平衡的世界永远不会一直支持一件事情的持续,主战派落于下风不过是时间问题,原本这个时间会往后延续一些,但是现在,提前到来了。
不仅是东州派的文官,连武将团体之中也出现了大量动摇者,觉得继续抵抗下去是没有意义的,以一州之力抗衡一国之君是不现实的,继续抵抗只能是灭亡,毫无胜利的机会。
都到这个份上了,难道我们还能反攻回汉中和关中,和魏国二分天下吗?
想想也不可能。
反攻是没有希望的,坚守是徒劳无功的,继续打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吴懿的府邸被大量官员将领光临,门庭若市,可惜,这却并不值得开心,反而会让吴懿吃不好睡不好,十分忧虑,黑眼圈一天比一天重。
这样的事情终究不是私下里可以解决的,终究是要放到明面上去讨论的。
而这一次,东州派和益州派的界限就不是那么明显,主战派和主降派成为了主要的斗争双方。
益州派和东州派内部都有主战派和主降派,双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然暂时还没有合流的趋势,但是这是迟早的事情。
不过很显然,就整体而言,主降派的势力暂时远大于主战派,从郭鹏占据了关中和汉中以后就一直如此。
对于这一点,郭鹏其实有着相当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勤政殿的作战会议上,郭鹏对于益州人是否会在战后服从中央毫不怀疑。
对于有人担心中原地区会有心怀不轨之徒借蜀汉建立而打起恢复汉室正统的旗号而造反的担忧,郭鹏不认同。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参谋部的官员们,让他们顺着自己的思路去想。
“何为正统?大一统才是正统!自始皇一统天下以来,大一统,就是所有华夏苗裔心中所认同的准则,益州人自认为华夏苗裔,自然也认同大一统,谁能大一统,谁就是正统,而若要成为正统,则必须大一统。
割据不得人心,只有大一统才能得到人心,刘璋若要破局,则必须要北伐,不仅要喊出口号,还要做出真正北伐的事情,以此,让益州人相信,刘璋可以成为正统。
这样,益州人才会追随他,所以,北伐就是他的命,就是他割据益州的正统性,他需要通过北伐和胜利来让益州人相信和认同他是正统,为此奋斗不息,若非如此,他就是贼,不得人心的贼。”
参谋官们纷纷点头,对于郭鹏所讲述的道理非常认同。
益州割据政权,或者说任何一个割据政权,若要得到真正的支持以长久立足,必须要做到让当地人相信这个政权可以大一统、可以成为正统这一点,这是必然的。
它不能故步自封,不能只想着偏安一隅,它必须要不断的征伐,不断的尝试一统,否则,必然快速覆灭。
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华夏族刻录进入了名为大一统的遗传基因片段,每一个华夏苗裔都认同大一统的存在,并且从内心深处向往且追求大一统。
大一统的政权才是得人心的政权,只有大一统才能得人心,才是真正的正统。
就算一时不能,也要让自己的部下和臣民相信自己可以,并且做出足够的姿态和行动。
而刘璋没有这个能力,他做不到,他没办法让人相信他是正统。
所以,不会有傻子响应他。
第0816章 魏军兵压蜀中
面对已经接近大一统的郭魏政权,刘璋的蜀汉政权连出蜀的要道汉中都被占据了,根本无法出蜀作战。
要想出蜀争夺正统地位,首先要拿到汉中,可是,刘璋拿不到。
他的军事实力不足以让他得到汉中,所以他干脆放弃了,他采取了守势,等于告诉益州人他无法争夺正统。
他不能让益州人相信他的政权是正统政权,他不能让益州人相信他的政权有未来,所以蜀汉政权没有办法让益州人为之抛头颅洒热血。
这个政权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不那么稳当,只是一个政治产物而已,不是一个国家实体。
如果刘璋够刚,就该知道要么投降,要么立刻起兵争夺汉中以表示自己的态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