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自然有陛下要做的事情,崔尚书稍待,等陛下那边结束了,老奴会再来的。”
苏远看见崔琰吃瘪,心中无比畅快,假模假样的朝着崔琰行了一礼,一扭头就回到了勤政殿内。
看着苏远离开的背影,崔琰很是不痛快的啐了一口,眼中满是怒火。
要不是现在自己有问题在身,心虚没底气,必然要狠狠的甩这个混账阉人的脸色!
仗着自己是皇帝的贴身宦官,就一连目中无人的样子,摆脸色给谁看?
浑身臭气的阉宦!
若有机会,我一定狠狠教训他,一定……
想到这里,崔琰忽然没了火气,只剩下满身心的忧愁。
还有机会吗?
自己能不能保住官职都不知道,苏远却是皇帝的贴身大宦官,虽然不属于内廷十监的任何一监,本身却有在宦官系统里超然的地位。
在内廷里办事的宦官和在皇帝身边伺候皇帝的宦官是不一样的。
办事的宦官没有伺候皇帝的宦官那么亲近,整个内廷十监差不多一千八百名宦官,只有三十个宦官能在皇帝身边伺候。
而苏远就是这三十个宦官的头头。
因为地位超然,经常跑去各环管机构传话,各监的太监和少监见了他们都要小心翼翼,于是有人戏称这三十个人组成的是内廷十监之中的首脑部门,第十一监。
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大臣,程昱,还有曹操,看他们一副严肃正直的样子,其实见到苏远一样要摆出笑脸,至少也是客客气气的。
士人官僚因此很看不起程昱和曹操,私下里嘲讽他们,诋毁他们。
崔琰当然也是其中之一。
他性格刚直,不管曹操和程昱怎么做,他就是不给这些宦官好脸色,逮到机会就要骂。
所以都知监的宦官最怕的就是去礼部传递皇帝的命令。
因为不管做什么,都可能被这个崔琰痛骂一顿,骂的狗血淋头,甚至遭遇软暴力。
比如大太阳天都要等在外面,被老热的太阳晒着,中暑的都有好几个。
下雨天或者下雨天那凉飕飕的,崔琰也不让人进门,就让他们在外面呆着,传话的宦官回经常着凉,回去之后非要躺上几天不可。
然后还没人怪罪他。
内廷宦官对崔琰的感官非常差。
就算对上苏远,崔琰也是严肃脸,从来不假辞色。
于是崔琰在士人群体里积攒了一些威望,在颍川顶级士族日渐衰落的当下,崔琰俨然有了成为当朝士人领袖的趋势。
为了加快这一趋势,加上他的确打心眼儿里对这些不男不女的魑魅魍魉满怀恶意,所以他的行为比起其他的官员来说都更加激进一些。
第0912章 他该死!
崔琰十分赞许前朝末年的洛阳之乱时,袁绍袁术带兵进入皇宫屠杀宦官的举措。
他认为那是扬天下正气的做法,宦官就该死光光。
私下里他还就此事发表过一番高谈阔论,认为袁绍袁术虽然有篡逆之心,但是为国除害的行为是正确的,阉宦这种东西就不该存在。
结果郭鹏登基称帝之后,短短几个月就搞出了内廷十监。
内廷十监的建立,把宦官数量从延德元年最初的三百人扩张到了现在的一千八百人的数量。
这些宦官包揽了内廷一切的工作岗位,把外朝与内廷隔离,使得外朝根本摸不准内廷里发生了什么。
现在回头看看,有些士人已经回味过来了。
他们意识到这分明就是皇帝有计划有组织的行动,为了重建宦官系统。
把一度销声匿迹的宦官集团重建,甚至变的比原来更有规模,更有组织度,负责的事情也更多。
但是士人们也不太好反对。
因为宦官们眼下负责的基本上都是皇帝自己的事情,算是皇帝的家事,宦官本质上是皇帝的家奴,让家奴负责家事,谁也说不出一个不是。
只能说一开始大家没有警觉,没有反应过来,被皇帝抢占了先机,把宦官带回了朝局之中,搞得大家现在非常被动。
现在外朝已经很难从各种渠道得知内廷的消息,内廷的消息几乎被封锁住了。
皇帝日常在做些什么,有些什么举措,有什么想法,大家都很难知道,就算知道的也不是实时消息,而是不知道转手了几次的多手消息,价值不大,讯息渠道十分闭塞。
这对于宦海沉浮的大家来说,很是不利。
就好像这一次,皇帝突然发难,谁也不知道一场关于商税加征与否的争论怎么就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搞得风声鹤唳人人自危,连内阁都被牵扯进来无法脱身而出。
崔琰是无比的痛恨这些宦官,痛恨这群阉人,认为给他们脸色看是一名士人应尽的义务。
可此时此刻,他心虚,他担心,他害怕,他再也不能摆出那种强硬的姿态了。
所以苏远的心里很畅快。
作为郭鹏身边的大宦官,宦官群体对他都是毕恭毕敬的,可士人们总是给他脸色看,他还不得不小心翼翼的伺候着,心中十分不爽。
咱们是家奴,伺候家主皇帝那是本分,伺候你们,算什么?
你们算什么东西!
怒火积攒在心里,今日终于有了一个发泄的窗口,他也不知道是有多高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