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是一个人的半身像,反过来还能看到一些不知道是什么人物的雕像,周围还有一圈没见过的文字一样的东西。
虽然看不懂,却不妨碍马远对这个国家的金属冶炼水平打个不错的分数。
至少在铸造金币这一块,他们办的还真不错。
金币的图案看上去很精美,细节上也有很多可取之处,足见工匠的用心良苦。
成色不错,拿在手里也很有分量,是很不错的金币,证明贵霜国的经济很好。
而且,这铸币技术很高啊。
马远在心中默默的给这个国家打了一个分数,认为这个国家的技术上很有可取之处,要是有机会的话,他很想和这个国家来一次技术交流。
看看这个国家有什么可以学习的技术。
这也是郭鹏交代的,看看贵霜国有没有什么可以用在魏帝国身上的、魏帝国本身还没有的技术。
现在看来,铸币技术就很有搞头。
可惜在魏国国内黄金没有一般流通,流通的是铜钱,法定货币只是铜钱而已。
金银等贵重金属虽然也有一定意义上货币的职能,但是基本上只出现于大宗商品交易过程之中,亦或是上层社会的利益交换,数量不多,次数也少。
他们的联合商队还是为了方便大宗交易,郭鹏才拿出了不少黄金给他们。
确实少,不够,完全不够流通之用,要是用黄金和白银流通,通货紧缩分分钟就能要了魏帝国的命。
不过这样说起来,贵霜国似乎有很多黄金?
没有足够的黄金储量是不能流通这样的铸造金币的,这一点,马远还是明白的。
贵霜国内要是没有充足的黄金白银和铜,不可能放任金币银币和铜币在经济领域内流通。
魏帝国就没办法用黄金和白银来流通,因为黄金白银的储量不够,搞不起,真要让白银流通到货币领域还要到明帝国时期。
随着欧洲的地理大发现,之后资本原始积累发展到高峰期,数百年三角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之后大量美洲白银和黄金通过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的商业行为输入了明帝国。
然后明帝国才有足够的白银搞银本位,让白银进入经济流通领域。
在此之前,还真的办不到。
连铜钱的流通都有点紧巴巴,郭某人还为此把数以亿计的董卓小钱都给重新熔了铸钱。
郭某人曾经产生过用铜铸炮来发展火药武器的想法,后来算了算自己掌握的铜的储量,还有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最后果断打消了这样的想法。
魏帝国国内缺少贵重金属,连铜的储量都不是那么足够。
随着经济发展,魏帝国对铜钱的需求进一步上升,东厂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郭某人为了避免通货紧缩而设立的。
他需要专业团队专业团队按照他的意志高效而准确的开矿。
经济发展的那么好,要是到时候因为流通货币不足搞出通货紧缩那就有趣了。
这些事情马远都知道,郭鹏和他们开会的时候都说过,所以马远清楚郭鹏对金银铜的渴望。
郭某人是真的非常渴望大量的金银铜等贵重金属。
马远还知道从前,西汉时代中国曾经大量使用过黄金,当时的黄金似乎真的很多,不过后来这些黄金都不见了。
马远曾经为之感到疑惑。
第0971章 马远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史书记载当年汉武帝赏赐给出征匈奴的功勋之将,出手就是黄金几万斤。
可是到了刘秀以后,功臣能得到的黄金就只有几斤几十斤了。
那可是明确记载的【黄金】,不是【金】这种统筹的概念,是真的黄金。
马远等人开会研究过这个问题,搞过几次头脑风暴,郭鹏也加入进来。
郭鹏提出的看法是这些黄金并非离奇消失,也不是官方记载有误,而是这些黄金随着得到它的主人的去世被深埋于地下,当做了随葬品,退出了流通领域。
因为大量黄金成为了随葬品被埋藏于地下,所以市面上的黄金就越来越少。
最后轮到东汉时代,流通的黄金数量极其有限,皇帝出手自然就非常小气。
郭某人一统江山之后所拥有的黄金数量也不多,为了得到足够的黄金,还派人去青州找金矿来着。
至于掘墓这种事情,郭某人一度真的想要让专门管屎的摸金校尉从事一下他们的本职工作,但是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为了黄金把人家坟墓破坏了,让人家不得安息,未免有点缺德。
郭某人这等卑鄙之徒干的缺德事已经很多了,掘墓这种缺德事还是留给以后缺钱的人去做好了。
魏帝国经济良好,没有到非要挖坟掘墓的地步,所以郭某人觉得宁愿派人找矿,也好过遍地挖坟找黄金。
但是魏帝国缺黄金这种事情已然不是什么秘密了。
郭鹏赏赐功臣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出手,生怕出手太凶狠把黄金储量搞没了。
现在看到贵霜人富裕的用黄金铸币流通,马远顿时起了心思。
这可有点意思了。
要是能赚回去大量黄金的话,郭鹏一定很高兴。
两边互相验过了对方黄金和白银的纯度,发现纯度接近,于是很满意的决定用黄金和白银来交易,用单纯的黄金白银的重量来测算货物的价值。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