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来自政治层面的打击是毛玠最害怕的,毕竟都做到了州刺史这个地方官的顶端,下一步肯定是进入中央,掌握天下权柄。
要是为了这种事情耽搁了进入中央的努力,不能得到皇帝的认同去中央掌握天下权柄,那毛玠真的有杀人的冲动。
虽然他不能也不太敢杀人。
然而这就是郭某人的目的,三千五百石的实权官员要是能威压属下官员,郭某人会不放心的。
随时保留着打击这些封疆大吏的借口,以便随时发动打击,让他们不能发展壮大,不能打造起自己的政治集团,无法在地方扎根,这也是郭某人的想法。
州刺史们只能在这样的局面下艰难行使权力,艰难带领全州向前走,发展建设,发展经济,发展人文环境,用手中的行政权办事。
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毛玠当然不知道,也当然非常生气,很想像前汉时期那样持剑杀人,惩治贪官污吏。
可惜,他已经没有那种权限了,现在要干这种事情,只能靠法曹。
虽然说法曹实际上不受刺史的限制和干预,但是法曹办案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刺史的协作。
所以不管怎么说,法曹也不会选择和刺史把关系搞僵掉,以免日后办公的时候互相为难。
大家都是出来做官的,为什么要互相为难呢?
你搞你的行政,我搞我的法律,互相协作,互不干涉,不是很好吗?
凉州刺史府内法曹的负责人名为赵贤,是青州人,出身寒门。
早些年就在临淄学府内接受了郭氏家族的法律教育,之后青兖二州时代开始做一县法律工作,工作成绩很好。
郭鹏吞并河北之后,赵贤按照程序被提拔为魏郡司法负责人,做得也很好,深得赞许。
再之后,到了郭鹏下令曹仁进取凉州东部五郡之后,赵贤被提拔为凉州法曹,负责凉州的执法工作。
赵贤一直都在凉州配合毛玠工作,惩治了不少不法官吏,解决了不少律法纠纷,是很资深的法曹,听说还是很有调入中央刑部的前景的。
郭魏政权因为郭鹏的特殊成长环境,所以有非常多的寒门官员被任用,被提拔。
他们受到郭鹏的赏识,跟随郭鹏一路前进,为他抛头颅洒热血立下汗马功劳,随着郭鹏的势力增长而不断增长权势。
这些很早就跟随郭鹏办事的青兖冀三州的寒门官员们也有相当一部分成为郭魏政权的高官,伴随着郭鹏地位的增长而不断增长权势。
其中最顶尖的自然就是曹氏、夏侯氏还有桥氏。
当然还要算上一个商人出身一点后台都没有的奇葩之中的奇葩——糜氏。
这些寒门家族受到郭鹏的提拔和照顾,权势很大,而且郭鹏非常乐于持续使用寒门人才,太学还引发了寒门和士人之争。
现在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寒门人才从太学毕业出来担任官员,士人们对此感到很不爽,但是也无可奈何,因为的确有那么一部分职位是士人官僚无法担当的。
他们的人数也没有那么多,并不能把整个帝国的官职全部填满,尤其在郭某人平白增加了乡村二级政府之后,士人们就更别想独霸官职了。
他们所能做的只有不断的向上,不断地争取更高级别的职位,以期占据整个帝国的上层,主导上层政治。
不过在现在看来,就算是上层政治也不是那么容易玩转的。
第1054章 不能让诸葛亮把问题扩大化
目前,魏帝国最顶尖的几大寒门家族靠着和郭鹏的姻亲关系不断地发展壮大。
在参谋台、尚书台、御史台和内阁之中不断占据职位,势头相当不错。
在中央,寒门出身的官员人数越来越多,在地方也不遑多让,整个凉州州府,一大半的属吏都是寒门子弟担任,包括相当重要的法曹职位。
就毛玠所了解的,士人官员多担任一地主官,而主官之外的职位则多为寒门子弟担任,这在魏国官场非常普遍。
有士人认为这是郭鹏限制士人权力的举措,不过这种看法并不普遍。
毛玠不这样看,无心也无力改变这个局面。
况且比起这个局面,他更在意自己能否从地方回到中央,在中央担任一个他看得上眼的职位,开始执掌天下权柄。
他已经把地方官做到了极致,再往上,必须要是中央职位。
只有在中央掌握权力才能翻云覆雨,魏帝国大部分权力都在中央,担任中央官署的首脑,才能真正握有权力,而不是在地方上戴着镣铐跳舞。
毛玠要做真正的大佬,就必须要去中央。
而眼下这个事情一旦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爆发,将严重影响他的仕途前景,为此,他必须要先发制人,抢占先机。
于是毛玠派麾下亲信去了解这件事情的同时,也找到了法曹负责人赵贤,与之进行秘密商谈,把这件事情说了个明白。
“什么?居然发生这种事情?!”
赵贤大惊失色。
他手上正忙着其他的案子,万万没想到这里还有一个地雷深埋在地底没有被他发现。
“若不是有人告诉我,我也完全不敢想象居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毛玠面色紧张:“我还没有把此事告诉陈公台,陈公台要是知道了,估计也会被气得半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