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郭鹏兵分三路,咱们也兵分三路,两路牵制,一路助攻,不用太多兵力,只要能牵制住魏军其他两路人马的进攻,就能给我们击溃郭鹏主力的机会,只要击溃郭鹏主力,其余两路不在话下!”
素利提出了他的看法。
对此,扶罗韩表示认同。
“虽然他们人数多,但是偏师的人数也不会很多,况且我们也没有必要和他们打生打死,牵制就可以,没必要决一死战,决一死战交给我们中军就可以了。”
两人的目标达成了一致。
他们决定好了联合,双方放弃私怨,联手抗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整个鲜卑的生存而战。
双方协商之后决定,由素利的弟弟成律归率领一万骑兵牵制关羽所部军队,由扶罗韩的儿子泄归泥率领一万骑兵牵制张飞所率领的部队。
扶罗韩和素利联起手来,带领八万主力迎战郭鹏的主力军队。
以两翼牵制,中间突破的战术,和郭鹏决一死战。
绝不后退,绝不认输,绝不投降。
战斗到底!
他们倒要看看是他们先撑不住还是郭鹏先撑不住!
他们以这样的决心和勇气吹响了战斗的号角,使得鲜卑人开始奋发向上,积极备战,宰杀牛羊制作口粮,并且将老幼妇孺安排到安全的地方。
素利和扶罗韩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万一战败了该怎么办。
毕竟郭鹏那牲口的战斗力他们也都是领教过的,万一真的被打败了,总不能一点后路都不给自己留。
素利和扶罗韩一致认为不能完全一点后路都不留,毕竟谁也不想死。
后退的空间还是有的。
真要战败了,大不了学当年的北匈奴,往北逃也好,往西逃也好,终究是要逃跑的。
不能打仗的老弱妇孺就被他们安排着整顿一下,然后先往北走,等具体消息,要是战胜了,就回来,要是输了,那就继续往北,继而往西,再也别回来。
十万军队要是被打败了,这些老弱妇孺必然遭到魏军的俘虏,那整个鲜卑就完了。
现在至少还能留下少数种子选手,以及一群小孩子,未来鲜卑族还是有希望的。
面对魏军泰山压顶之势,两手准备必须要做好。
只是为了败亡而做的准备自然不会比为了战胜而做的准备更好。
郭鹏这边则是抱着必胜的决心,没有为战败做任何准备,因为在郭鹏看来,战败是不存在的。
从出发以来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军队没有碰到大规模的鲜卑军队。
小股哨骑倒是碰着不少,互相之间也进行了交锋,魏军索敌骑兵屡屡击杀鲜卑的哨骑,在战斗模式上给了魏军很大的信心。
不过鲜卑主力一直都没有出现,前往索敌的骑兵也没有什么发现,好像鲜卑人不曾南下一样,这让郭鹏不由得有些担心。
他担心鲜卑人真的被他打的丢了魂儿,这一仗干脆不打了,拼命往北逃。
第1093章 董昭舍不得自己的官位
郭鹏所担心的这种情况并非没有可能。
在参谋台的推演之中,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参谋台里的一个参谋小组成功推演了一种可能,就是鲜卑人不顾一切的放弃祖地北逃,选择更安全的地方求生,学习当年的北匈奴远遁的可能。
提出这种可能的参谋名为庞统,是郭鹏当年亲自送到参谋台的。
他在参谋台历任个基础职位,又到荆州扬州和平州三地军中实地考察积累经验,年初被调回参谋台,担任一个作战小组的参谋组长。
此番作战,在各种战斗可能被全面提出之后,庞统提出了这样一种鲜卑人避而不战的可能,促使郭某人认真思考。
这样一来,郭鹏的战略目标当然是达成了。
但是斩获全无,战利品全无,拼尽全身力气挥出的一拳打在了空气上,会气吐血的。
那这场战争的支出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回了。
那种感觉就真的很蛋疼。
对此,郭鹏也没什么太好的应对方案,只能按照庞统所说的,尽量延迟鲜卑人得知这个消息的时间,不给他们太多的考虑时间,不给他们充分的准备机会,打乱他们的部署。
然后军队前进的速度要快,不能刻意放缓。
郭鹏表示认同,此番出战还把庞统带着,让他在随军的参谋团队里发光发热。
另外,郭鹏让索敌骑兵尽量接近狼居胥山的方位,去尽量探索鲜卑人的动向。
要是真的那帮家伙北逃,这仗还打什么?
素利,扶罗韩,你们可千万别脚底抹油跑掉啊。
这一仗要是不明不白的打赢了,那该多尴尬啊。
行军途中,坐在战车内处理政务的时候,郭鹏也在不断地祈祷,不断地许愿,但愿素利和扶罗韩别学北匈奴,一定要留下来死战到底。
他这边除了管理行军军务之外,也要处理不少政务。
要说军务,那最麻烦的自然是军队的后勤补给。
整个河北的确都被动员起来了,大约动员了八十万左右的民夫参与行军,也动员了二十万左右的辅兵。
加在一起,整个维系这场战争的后勤保障人员就有一百万人。
为了确保二十万军队的远距离征伐,魏政府需要动用一百万劳动力进行后勤保障,为此支出的军费和杂费更是一笔天文数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